首頁 時間的腳印

河流無定

字體:16+-

永定河原名盧溝,俗稱“無定河”,因為曆史上它經常泛濫成災,從來沒有長期安定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治理後,康熙皇帝將它改名為“永定河”。實際上這隻能是文字遊戲,治理後也許一時的水患能有所減輕,但作為河流,它不可能永遠安定。

天下沒有不變的河,因為它不是靜止不動的,滔滔流水終年不斷。水流動時的力量不斷對河床衝刷破壞,並將岩石破壞後的產物搬運、堆積到低處。

北京山區地勢比平原高出了許多,而且從山區到平原地勢陡落。在山中,河水流得快,力量大,挾帶的泥沙也就多,曆史上曾記錄到,在官廳附近,100克河水中含有36.6克泥沙!這些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一下子瀉落平川,水流馬上減緩,力量驟然變弱,泥沙大量沉積下來,填塞河床,將河底墊高,再來洪水,河床容納不下,自然要向平坦的兩岸泛濫,這時水災就發生了。

在北京地區及永定河的上遊地區,一年四季的降水量,半數以上集中在夏末秋初。這時,平時不起眼的細流,一下子變成波濤洶湧的大河,而山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等洪水一退去,大量泥沙、礫石留了下來,不僅淤積在河床裏,也覆蓋到兩邊的河灘乃至河岸上。古代治河,主要也就是把淤積在河床中的泥沙挖走,以使河道暢通。

流水的活動起著將地麵高處削低、低處墊高的作用,最終是把這裏夷平。永定河也是這樣“做”的,它曾經把高山夷平過。那時的北京地區看不見大山,河流兩岸都是平原,流水向下侵蝕的力量較微弱,而向兩岸的開拓作用較大,河岸凹進部位受到河水的衝擊力量最大,遭到的破壞最快,河岸也就越來越凹;而水流遇到河岸凸出的地方,速度減慢,泥沙在此淤積,河岸就越來越凸,時間久了,河道就變得彎彎曲曲了。在今天門頭溝地區三家店以上的永定河,就可以見到這種彎曲的河道。不過,現在的兩岸並不平坦,而是高山夾峙。這是後來北京山區地勢繼續抬升,而且至今未止的結果。盡管河水這個“愚公”挖山不止,但這兩岸的地勢不斷升高,於是我們看到了這彎彎曲曲的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