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間的距離

補花記

字體:16+-

在新書《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中,我寫了一節《京都花事》,寫了記憶中在北京我所知道的和所尋訪的花。現在,忽然想到,還有幾處重要的花,居然落下沒有寫。可見,有時候記憶並不可靠。雖說是亡羊補牢,卻也應該補記上才是。

一處是中山會館的玉簪花。

中山會館在北京非常有名,相傳最早是嚴嵩的花園別墅,清末被留美歸來的唐紹儀買下,改建為帶點兒洋味的會館。1912年,孫中山當了大總統後來北京,就住在這裏,中山會館的名字由此得來。過白紙坊,從南橫東街往南拐進珠朝街一點兒,就是中山會館。中山會館相當大,不算正院,光跨院就有十三座。所以,被清時詩人錢大昕盛讚為“荊高酒伴如相訪,白紙坊南第一家”。

16年前夏天的一個下午,在中山後院的南跨院裏,我見到一位老太太,77歲,鶴發童顏,廣東中山縣人,和孫中山是老鄉。她家祖孫三代住在這裏。

這是一座獨立成章的小院,院門前有回廊和外麵相連。我是貿然闖入,和老太太素不相識。不知為什麽,老太太和我一見如故,搬來個小馬紮,讓我坐在她家寬敞的廊簷下,聽她向我細數中山會館的曆史。說到興頭上,她站起身來,回到屋子裏拿出厚厚的一本老相冊翻給我看。小院裏隻有我們倆,安靜異常,能聽到風吹樹葉的颯颯聲。

翻到一頁,黑色相冊的紙頁上,用銀色相角貼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個英俊的年輕人,坐在公園裏鏤空而起伏有致的假山石旁。她告訴我:這是我的先生,已經去世20多年了。我問她這是在哪座公園裏照的。她說:這不是在公園,就是原來在中山會館這裏照的。說著,她走下廊簷的台階,帶我向跨院外麵走去。我上前要扶她,她擺擺手,腿腳很硬朗。來到前麵已經雜亂不堪的院子,她向我指認當年院裏的小橋流水、花木亭台,和她先生照相的地方。一切仿佛逝去得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