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涿州尋雙塔,秋雨綿綿。它們在涿州博物館的後麵,從博物館看去,一眼就能先看到南塔。但路不大好走,前麵被密麻麻的民居平房所遮掩。問路,一口北京口音的當地人告訴我,往東走一點兒,穿過一條小胡同就能找到了。
這條小胡同叫王字街,很窄,兩旁的房子蒜瓣一樣緊緊相挨。再往前走,叫塔寺南街,路仍很窄,但兩旁有不少豪門大院;盡管是豪門大院,從房屋形狀看,像村裏人家,鄉土味很濃,或者說,隱隱有些暴發戶的感覺。鐵藝大門緊鎖,大紅門聯高掛,塔尖已經在房頂上不動聲色地露出頭了。秋雨中,淺灰色的塔,顯得更加蒼老。這樣的古塔,應該出現在紅牆碧瓦的寺廟頂尖,或者閃現在蒼鬆翠柏中間,才相適配。如今的古塔,像是淪落風塵之中,曾經閃爍的道袍袈裟,經幡蒲團,都已經黯然失色,甚至不知所終。細雨中斜飛的小鳥,真的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走近古塔,一圈灰色圍牆阻擋,一扇對開的鐵門鎖著,隻能從門縫中往裏窺看,看不大清。繞著圍牆,轉到西南角,圍牆對麵有一戶人家,院子往裏凹進去一角,站在那裏,看得清楚一些:高大的古塔的五級塔身,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將細細秋雨盡情從頭頂揮灑下來,宛如天雨霏霏,逆光中,那樣清亮。圍牆裏麵有樹木蔥蘢,高高的枝頭快要撫摸到塔頂,綠葉婆娑,搖曳在塔身四圍,像是為古塔穿上的綠衣,權且替代袈裟。古塔便也借樹還魂,做著往昔的舊夢。
圍牆上有一架南瓜葉盤繞,綠黃相間,曲線流溢,直垂到地上,委頓在雨水和泥水交織的土路上,有些泥濘不堪,把古塔的舊夢徹底打碎,將遙遠的曆史拉回到今日的空間。
此為南塔。還有北塔。涿州雙塔呈南北直線,相距不過三百米。但如今到南塔去,得穿街走巷,繞好幾道彎兒。不過,北塔時不時在路的一側偶爾露崢嶸的靈光一閃,挑逗似的,很是頑皮,頗似“月亮走我也走”的夜間恍惚迷離景色,讓你的心裏充滿期待。更何況沿路有柿子樹和山楂樹從兩旁的院落裏探出頭來,紅紅的山楂和金黃的磨盤柿子垂掛在枝葉間,有不安分的果子劈啪啪落在地上,給一路增添了幾分野趣。這在如今許多已經園林化的塔寺景區中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