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間的距離

聽民謠小劄

字體:16+-

在流行音樂中,我喜歡聽民謠。一個人,一把吉他,就那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地吟唱。單純的歌聲,單純的吉他,沒有什麽雜音,沒有什麽雜念,有些慵懶,甚至有些信馬無韁、散漫無章,一任水從罐子裏淌出,流濕了一地,甚至濡濕了自己的腳,還是那樣唱著,彈著。歌聲有些單調,反複著一種至死不渝的旋律;吉他有些醉意似的,晃晃悠悠的聲音,炊煙一樣嫋嫋飄**在空中;眼睛望著遠方,焦點卻不知散落在哪裏,一片迷茫,如同眼前的草地裏的草在風中和陽光中瘋長,搖曳的草葉間翻轉著一閃即逝的微弱的光斑。

而且,民謠歌手沒有眼下一些歌手選秀大賽中的浮華之風:沒有那種恨天怨地的大幅度動作;沒有那鮮亮的服裝,誇張的服飾;沒有那些龍騰虎躍,搔首弄姿;沒有那些大飆高音,甚至海豚音,似乎唱歌就得像賣東西,誰吆喝的嗓門兒高誰的就好。無論歌手,還是聽眾,似乎已經不會好好地唱歌,好好地聽歌。樸素的裝束、樸素的聲音和樸素的唱風,一起在淪落。

隻有民謠歌手,如蓮出清水,如月開朗天,吹來一縷難得的涼爽清風。民謠歌手,讓人聽著舒服,看著舒服,讓人覺得,在這個越來越喧囂、浮華、奢靡的世界,樸素,喃喃自語般的聲音,即使微弱,還是需要的。

民謠不是民歌,盡管它們擁有民歌的元素。民歌,是曆史遙遠的回聲;民謠則是對民歌的借屍還魂——當然,這隻是比喻,民謠的生命力旺盛,一直活力四射於今天。我隻不過是想說,民謠更多的是介入現實的生活之中,帶有今天的地氣和煙火氣。

最近一些年,聽我們國內的民謠不多,但我喜歡並敬重那些堅持民謠吟唱的歌手。在市場和手機視頻、音頻的雙重衝擊下,在電視台歌手選秀節目的名利**下,還能夠堅持並以堅韌的創作力艱難生存的這種民謠歌手,已經被淘洗得所剩不多,他們的生存狀態以及衍生的創作生態,都極其不容易。唯其不易,才讓我越發地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