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疑
現在,我越發對“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樣的說法感到懷疑。行萬裏路,一個人是可以做到的,紅軍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可以長征兩萬五千裏,現在交通狀況完全現代化,更是不在話下。讀萬卷書,對於我們普通人,恐怕要打一個問號了。作為讀書的一種口號,這樣的說法自然是不錯的,但人這一輩子真的有必要去“讀萬卷書”嗎?
少年時家窮,沒有幾本書。第一次見到那樣多的書,而且是藏在有玻璃門的書櫃裏,是我在一個同學家裏看到的,他父親是當時《北京日報》的總編輯周遊。那時,真的很羨慕。渴望萬卷書,坐擁書城,是少年的夢想。其實,也是那時的虛榮。
這種讀書的虛榮,一直延續了很久。
記得從北大荒插隊回北京當老師,是46年前,1974年的春天。第一個月的工資,我買了一個書架,花了22元,那時我的工資才42.5元。那是我的第一個書架,之後便開始渴望有書將書架塞滿。
10年之後,1984年,我從平房搬入樓房,買了四個書櫃。那時,所有家具都不好買,每一種家具,都要工業券。說起工業券,年輕人會很陌生,那是那個時代計劃經濟的產物,要買大一點兒的日常家用物品,都需要工業券,越大的物品,需要的工業券數額越多。比如,買當時結婚用的三大件——縫紉機、自行車、大衣櫃,沒有一定數額的工業券是不行的。我想買書櫃,但我沒有那麽多的工業券。一個拉平板車為顧客送貨上門的壯漢,看見我圍著書櫃“轉腰子”,走上前來和我打招呼,問我是不是想買書櫃,我說是,就是沒有工業券。他把我拉到門外,說他有辦法,但每個書櫃需要加10元錢。那時候,一個書櫃隻要60元。我的工資每月從42.5元漲到47元,但四個書櫃加上這個加價,一共將近300元,不是個小數目。求書櫃心勸,我咬咬牙答應了他的加價。過了兩天,他真的把四個嶄新的書櫃送到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