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的“季節”一詞來源於拉丁語,它從動詞“serere”演變而來,該詞意為“播種”。“季節”因此單指春天——“播種的季節”。但早在中世紀的時候,“季節”就喪失了其獨一無二的含義。其他3個季節也加了進來,把一年分為4個相等的部分:冬季,或濕季;秋季,生長的季節(與“augmentation”或“august”擁有相同詞根,“august”不僅是“生長的月份”,也是一個“對其評價有爭議的曆史人物”);還有夏季,它原本是通指全年的古梵文詞。
四季除了有對於人類來說的實際與浪漫的情趣,還有極為平淡無奇的天文學背景。因為四季是地球每年圍繞太陽旅行的直接結果,所以我將盡可能簡明但有些單調地向你講述。
地球每24小時圍繞自己的地軸轉一圈。在大約365.25天內,地球徹底完成圍繞太陽旋轉一圈的旅程。為了擺脫掉這1/4天,且使年曆多少規範一些,我們還有366天的一年,這種年份稱作閏年。除了以兩個零結尾的年份——比如900年、1100年、1300年或1900年——之外,閏年每4年就要輪到一次。但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上述例外中的例外。最近的例外是公元1600年,下一個例外將是美妙的2000年。
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軌跡並非一個精確的圓,而是一個橢圓。它也不完全是橢圓,但比起說它是精確的圓,視其為橢圓將會使人們明白地球在太空軌道中的運行實際上是更為複雜的。
地軸與太陽和地球間構成的平麵並非垂直,而是成66.5°的角。
地帶
但在繞日運轉的過程中,地軸始終保持該角度,這也是世界不同地區有不同季節的直接原因。
在3月21日,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是,太陽的光線正好能照射到地球表麵的一半。結果在那天,世界各地皆享有同等長度的白天和夜晚。3個月後,當地球完成了其繞日旅行的1/4,北極正對著太陽,而南極背對著太陽。結果,北極點開始慶祝其一年一度的6個月的白天,而南極點開始慶祝一年一度的6個月的夜晚:北半球的人們開始共享夏日漫長而陽光充足的白天,而南半球的人們就得把長長冬夜花費在靠著火爐讀書上了。記住當我們在聖誕節去滑冰時,阿根廷和智利正有人因為中暑死去,而當我們遭受一年一次的熱浪襲擊時,正是他們把冰刀磨礪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