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球的故事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亞,大自然的養子

字體:16+-

在談及大自然的浪費和它在創造萬物時缺乏理智這一話題時,近期光學領域的德國著名科學家亥姆霍茲(1821—1894,德國物理學家、生理學家、創立了能量守恒的數學定律,並發明了一台檢眼鏡)宣稱,如果有哪個儀器製造者膽敢給他一種像肉眼一樣笨拙的設備,那麽他將鄙視該製造商,認為他是一個無業務能力的、毫無競爭力的笨蛋。

幸好亥姆霍茲未將其研究領域擴展至哲學及電學領域以外,因為我害怕把他對神處理我們行星上的地理形態的說辭重複一遍。

以格陵蘭島為例。它幾乎被埋在數千英尺的冰雪之下。如果這4.7萬平方英裏的陸地置於大洋中心,那麽它將有能力養活數百萬人口。現在這塊土地以其稀缺的資源供養著幾千隻北極熊及一小撮餓得半死的因紐特人。但如果要舉一個糟糕的行政管理的範例,我將指向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盡管被正式認可為一塊大洲,但一個正規大洲所不應具有的所有一切因素,它幾乎都具備了。

首先,其地理位置如此不幸,以至於盡管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荷蘭人對其是否存在懷疑了一千餘年,並盡力去發現它,但是這片將近300萬平方英裏(它與美國麵積等同)的廣闊區域實際上直到1642年才被一個白人發現,這個白人是阿貝爾·塔斯曼(約1603—1659,荷蘭航海家和探險家,是發現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的第一位歐洲人),他打著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旗號環繞該國航行,他以荷蘭聯合王國的名義占據了該國。

但從實用的角度看,這次拜訪毫無用處。荷蘭人對這塊荒地不感興趣,他們任自己的名號在此地流逝。當詹姆斯·庫克於1769年(是在塔斯曼航海事件的125年後)被遣往太平洋觀測水星的運行軌道之時,阿姆斯特丹與倫敦的地圖製造者們仍極不確定應將澳大利亞的具體位置標注在哪裏——這是一塊位於那片名為廣闊而平靜的大洋的巨大水域中部的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