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從一個古老而可信的定義開始吧:“世界是一個小而黑的物體,四周被太空包圍。”
世界並非一個圓球而是一個橢圓形球,這意味著它近似球體,是個兩極稍扁的球。用一根縫衣針穿透一個蘋果或橘子的中心,你自己可以找到所謂的“極”。在縫衣針穿出蘋果或橘子之處就是兩極的位置,一極在一片深海的中央(北極),另一極則位於一片高山台地之巔(南極)。
而極地的“扁平”——這與橢球的定義緊密相關——根本不會擾亂你的思維,因為從一極到另一極的地軸僅比赤道直徑短1/300。這在地球儀上根本顯示不出來,除非這個地球儀的製作工藝極為精良。
對於在極地尋找路途的勘探者和那些深入研究地理的人來說,這個事實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但對於眼前這本書要達到的目的,我說到的就足夠了,也許你的物理學教授在他的實驗室裏會有一個小小的精巧裝置,它會向你顯示一旦我們這顆微塵(指地球)開始繞其中軸旋轉,其兩極是如何不可避免地趨於扁平的。讓他向你演示一下吧,那會為你節省一趟到所有經線之家(指兩極)的考察。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行星。我們從希臘人那裏學會了這個詞,他們已觀察到(或者是我們假定他們觀察到)有些星星總是在空中移動,有些則看起來一動不動,因此他們稱前者為“行星”,稱後者為“恒星”——因為沒有望遠鏡,這些希臘人不能跟蹤這些星星的運行軌道。對於“星星”這個詞,我們不知道其起源,但它很可能與一個相當於我們的動詞“撒播”的梵文詞根有關。如果這是真的星星就是天堂裏四處撒播的小火種,這真是個無比美妙而貼切的描述。
地球繞著太陽轉,且仰賴於太陽的光和熱。由於太陽的體積比太陽係所有行星體積總和的700倍還大,且太陽表麵的溫度達6000℉左右,所以地球用不著為從鄰居那裏借得一點享受而感到歉疚,這個鄰居可以輕而易舉地出讓一點對於它來說微不足道的溫暖光線,而不會覺得有什麽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