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人或馬紮爾人——他們願意這樣稱呼自己——對一個事實非常自豪,即他們是唯一一個能夠在歐洲的土壤上一直生活下來,並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的具有蒙古血統的民族,因為它們的遠親芬蘭人一直是其他帝國或王國的從屬,直到不久以前還是。也許處於當下悲慘境地的匈牙利人將自己尚武的品質表現得過了頭。但沒人否認匈牙利作為抵抗土耳其人的一個壁壘,為歐洲其餘部分做出的極為重要的貢獻。教皇承認了這個緩衝國家的價值,他將馬紮爾人首領斯蒂芬提升至匈牙利使徒國王。
當土耳其人踐踏東歐之時,將其阻擋在邊境線以外的正是匈牙利人。他們是第一道防線,當他們最終被土耳其人攻破後,波蘭就成了第二道防線。在具有瓦爾迪克血統的下級貴族亞諾斯·匈雅迪(約1387—1456,匈牙利將軍,民族領袖,曾率軍抵抗土耳其人的入侵)的領導下,匈牙利名副其實地成為信仰的少數捍衛者之一。但蒂薩河與多瑙河兩岸一樣寬廣的平原強烈吸引了韃靼騎士們,以致他們決定在此處定居,這兩片平原後來竟成了許多國內災禍的根源。
寬闊而開放的空間使得少數強者相對易於統治其鄰人。因為沒有大海也沒有高山,這些可憐的農民上哪兒躲呢?匈牙利因此成為大地主的國家。這些大地主遠離行政中心,他們如此殘忍地虐待農民,以致很快這些農民根本不在乎他們的主人是匈牙利人還是土耳其人。
當土耳其的蘇萊曼蘇丹於1526年入侵西方時,最後一位匈牙利國王努力抵抗,但他所能集合的人馬不超過2.5萬人。在莫哈斯平原,匈牙利軍隊被徹底殲滅。2.5萬人中死了2.4萬人。國王與其親信一起被殺掉,10萬多個匈牙利人被運回君士坦丁堡,在小亞細亞當作奴隸賣掉。匈牙利大片領土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剩下的領土被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據,然後哈布斯堡家族與土耳其由於不愉快的土地問題而開始了一場鏖戰(激烈地戰鬥;苦戰。鏖,áo),直到18世紀初為止,那時匈牙利全境都成了哈布斯堡的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