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herlands(尼德蘭,即荷蘭)一詞僅用於非常正式的場合,它精確地表達了它所暗示的含義,即位於海平麵以下2~16英尺的若幹“低”地的結合。如果再發生一次史前大洪水,那麽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其他重要的城市都將消失於地表。
但這個國家相對的弱點也成了它巨大的原動力。因為在北海沿岸的沼澤中,這個國家的生存難以維持。既然自然條件不夠充分它就得創造條件。在人類才華與無情的自然力量間的坎坷抗爭過程中,荷蘭人民是勝利者。這使他們變得堅韌並保持警戒。在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上,這些品質很有價值。
當羅馬人到達這塊歐陸上遙遠而孤寂的地方時,該地盡為沼澤所覆,還有一排小沙丘,這些沙丘從比利時一直延伸至丹麥,並保護著該地不受北海的侵襲。這些沙丘被大量河水和溪流互相隔開且間隔並不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是萊茵河、默茲河與斯凱爾特河。這些河水自由流動,未被任何堤防阻礙,每年春天它們改變自己的流向,在從來沒有島嶼的地區建造島嶼,並將大量如曼哈頓島般堅固的陸地殘跡衝走。我並未誇張,在13世紀一個值得記住的時刻,70座村莊和幾乎10萬民眾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相對他們住在堅固陸地上的佛蘭德斯鄰居來說,這些早期荷蘭人的生存境遇非常悲慘,但波羅的海的水溫或含鹽量的神秘變化又給他們以機遇。有一天——絕對地突如其來,青魚從波羅的海進入了北海。那個時代歐洲所有居民都要在星期五吃魚,魚是人類的主食,其重要性要比今天大得多,所以這一現象絕對意味著大量波羅的海沿岸城市的衰落和相應數量的荷蘭城鎮的突然興旺,這些荷蘭城鎮現在開始向南歐供應魚幹,這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罐頭。在漁業貿易之外又誕生了穀物貿易,在穀物貿易之外又出現了與印度群島的香料貿易。其中沒有任何特別之處。這完全是一個商業國家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