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瑞士之前,我應該談及一個奇怪的獨立小公國,若非它在世界大戰初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的名字便很難為人所知。盧森堡(意為“小城堡”)僅擁有100萬人口,早在此地為羅馬所轄的比利時省的一部分時,盧森堡人的祖先們就在這裏生活了。然而由於盧森堡首都的威力,此地在中世紀時極為重要,被認為是世界上“固若金湯”的要塞之一。
同樣的原因,再加上法國與普魯士在誰該占有盧森堡這個問題上的互相妒忌,使得維也納會議於1815年給予這個小國以獨立的公國地位,並由荷蘭國王以個人名義統治該國,將之作為對荷蘭祖先在德國的喪失領地的補償。
在19世紀中,這個小公國幾乎兩次引發德法間的戰爭。為了防止這種麻煩進一步升級,盧森堡的城牆被拆除,並被正式宣布為“中立地區”——正如比利時。
當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踐踏中立條約,基於入侵法國的地理需要,按自己的意願,取道盧森堡北部與東部的平原進軍,這樣就避免了進軍西部陡峭的茶杯狀關隘所帶來的無謂犧牲了(見“法國”一章)。在1918年之前,盧森堡一直在德國人手中。即便現在這個小公國也沒真正脫離危險,因為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