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被兩個悲劇刷屏了:
上海 17 歲的高二男生,與母親在車內發生爭吵後,一時激動,打開了車門,直奔橋邊緣,一躍而下,沒有任何思考。整個過程僅有 5秒鍾,卻對一個家庭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事發原因是,兒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母親批評了他。事後,網絡上差不多有 500 萬人留言稱,孩子太自私、脆弱。
四川 15 歲的初三學生,服下農藥自殺,並用手機留下服藥前 8 分鍾的“直播”。視頻中,男孩說他要燒書玩。他一頁一頁撕下語文課本,然後在盆子裏焚燒,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自言自語:“有些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錯誤,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吧。”“一個人毀掉其他人,他(她)的存在是不是錯誤?”……燒完語文課本後,他仰頭喝下農藥。事後其父母稱,孩子當天曾被老師處罰,老師告知母親後,父親也打電話批評了孩子,孩子可能一時想不開,喝農藥自殺。
令人悲痛的是,近年來,這類事件層出不窮,大家在呼籲父母注意教育方式的同時,又歎息孩子的心理過於脆弱,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衝動之下很容易選擇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青春期孩子遇到挫折後,反應尤為激烈,比如跟同學鬧矛盾可能導致孩子打架鬥毆,成績不理想可能導致自卑抑鬱,被老師或父母批評指責可能導致輕生,等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起伏大,麵對挫折時,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很容易就失去自信心,畏畏縮縮,有些就會像我們前麵提到的那兩個男孩一樣,選擇絕路。所以,家庭永遠是培養抗挫力的起點。
什麽是抗挫力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發現:在人生的挫折與困難麵前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的心理彈性能力,俗稱抗挫力,即逆境中的反彈力或恢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