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除了父母一路扶持,還有雖然和他並無血緣關係卻和父母同樣關心他成長的人,那就是老師。
父母將孩子交給學校,對學校寄予厚望,對老師更是懷有敬重之心,希望能和老師共同將孩子培養成才。北京四中前任校長劉長銘曾說:“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會越成功。”
但眾所周知,無論家長和學校之間配合得多麽默契,在麵對孩子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分歧,輕則影響學生和老師的感情,重則影響到孩子的學業乃至未來。
前幾天碰到久不見麵的朋友古先生,他是一個非常尊師重道的人,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嚴厲。他家孩子之前雖然調皮,但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自從孩子上了初三後,老師已經多次找他談話,說他的孩子和老師頻頻發生爭執,讓他感覺特別鬧心。
我問他:“具體因為什麽起爭執呢?”
“前幾次,老師說他上課講小話,影響別人上課,老師批評他,他還不服氣,屢屢頂撞。”
“你問過孩子嗎?”
“當然問過啊,他還狡辯,說是同桌拿尺子戳他,他忍不住才說同桌的,結果老師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他影響同桌,而且還不聽他的解釋,他還很委屈呢!”
“你為什麽不相信孩子的話呢?”我問。
“其實倒也沒有,我相信我兒子說的話,但他跟老師爭論這些問題,有什麽意義呢?而且老師在氣頭上,肯定對他沒有好臉色,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寧肯他沉默地接受批評,不要在老師心裏留下疙瘩,老師自然也不會再為難他。話說回來,老師不都是為了孩子好嗎?我們做家長的,哪怕是做樣子,也得讓老師感覺到,我們是積極配合的啊!我這一邊給老師道歉,一邊還要向孩子解釋明白。”
“那事情還沒結束?”我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