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草春秋

將相和

字體:16+-

——尷尬膃肭臍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神宗皇帝的“元輔張太嶽先生”,中極殿大學士、太傅、太師,大明朝自李善長之後兩百多年來首位生受三公封號的文臣張居正,病重不治,離開了人世。

張府緊掩的門縫中終於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叫。那一刻,從紫禁城到王朝的每個府縣衙門,整個大明帝國好像劇震了一下,所有人都覺得腳下猛地踩了個空。於是他們都屏住了呼吸,億萬道目光同時投向了那一片縞素的帝都上空。

那裏烏雲密布,低得幾乎壓到了城牆。滿目混沌,誰也不知道雲層的深處隱藏著些什麽,甚至相對的兩人都看不清對方的臉色究竟是哀是喜。哭聲浩大,但耳力好的人似乎能在號啕因換氣而停頓的瞬間聽到骨節咯咯作響的聲音,像是有人在摩拳擦掌活動手腕。

張居正是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彌留時,他耳邊隻縈回著他教導了十幾年的學生,二十歲的皇帝那悲淒而誠摯的話:

“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隻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張居正終年僅五十八歲,《明史》未載他所患何病,據他自己在書信中說是因為痔瘡,多年誤治,訪得名醫割治後卻消耗太大,“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纏綿多時還是“不起”了。

但時人王世貞,文壇“後七子”的領袖兼史家,卻在《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中明言,奪了張居正的命的並不是區區痔瘡;或者說,痔瘡不過是表麵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於他吃多了壯陽藥,藥性太過燥烈,又服用寒劑下火,因此發而為痔。幾十年後,有個文人沈德符,根據他在京城多年的見聞寫了筆記《萬曆野獲編》,說得更加詳細,不僅認定張居正確因濫服壯陽藥耗竭元氣而亡,還指出張居正所服之藥為膃肭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