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菊滋味與兼濟情懷
“好個超然台!”讀著弟弟蘇轍的來信,蘇軾連連頷首。
蘇轍的信是一篇文章,確切說,是一篇騷體小賦——《超然台賦》。這是蘇軾任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回想過去的一年,真是不容易。從富庶的杭州來到這個窮地方,一下馬老天就不給好臉色,連著旱災蝗災鬧開了饑荒,餓極了的人心一橫做了盜賊的也不少,把蘇大學士搞了個焦頭爛額。好在東扶西湊竭力忙了一年總算渡過了難關,老百姓也大致安定了。剛能舒口氣,蘇軾風雅的興頭就發作了,把城上一個廢台稍稍修葺了一下,做了文士雅集之所。那台四望開闊,倒也別有一番景致,隻是台名未定,他便去信征求兄弟蘇轍的意見。蘇轍於是專門為此台做了一篇賦,並在敘中建議取名為“超然”。
“天下之士奔走於是非之場,浮沉於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達者哀之……”蘇軾拈須喃喃低誦敘文,濃眉不時揚起,雙目隱有精光閃爍。珠玉在前,他覺得有些手癢,決定自己也做一篇《超然台記》。主題當然是與兄弟同調,都是表示自己超然物外,不為俗世俗務所累的豁達。
鋪開紙,蘇軾提筆濡墨,沉吟片刻便有了詞句:“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他筆走龍蛇,幾無停滯,似乎文章早已爛熟於胸,無須思索。
“……果蔬草木,皆可以飽”,寫到這裏,蘇軾不覺莞爾,他想起了去年饑饉時,自己也天天四處尋找野菜果腹的狼狽模樣。他記得吃得最久最多的當屬枸杞與**,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果冬食根,簡直一日也離不得。枸杞與**都是中藥,蘇軾精於藥理,明白這兩樣都是養生的好東西。枸杞果實能滋補肝腎,明目潤肺,根入藥稱為地骨皮,善於清虛熱止煩渴;清熱明目的**在《神農本草經》中便被列為上品,道家也甚是重視此物,有“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之說,兩者入食入藥皆是妙品,是高人隱士的摯愛。但東西再好也經不起一頓頓接著吃,何況嫩苗花果的季節終歸短暫,連出名嗜食杞菊的唐人陸龜蒙都為杞菊到了五月就枝葉老硬氣味苦澀而遺憾。饒是蘇軾長於烹調也有很多時候不得不對著案頭的杞菊愁眉苦臉,舉著筷子反胃。按理這等生活夠令人苦惱了,但蘇軾還是樂嗬嗬的,欣欣然安慰自己:杞菊確實滋養人,你看,我不過吃了一年,麵容豐滿了不少,連白頭發都一天天返黑,如此堅持下去,定然能長壽——當年恩師歐陽修都稱讚**乃“卻老延齡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