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草春秋

雲深采藥去

字體:16+-

——詩人們的隱逸情結

背靠著那株需要兩三人才能合抱的大鬆樹坐下,賈島感到一陣悵惘。

汩汩的澗水聲時時被不知名的鳥叫阻斷,忽東忽西,忽高忽低,清脆而稚嫩。賈島很想看看這些可愛的精靈,但目光所及,盡是在風中搖曳的蒼翠,還陸續飄來縷縷煙雲,如草書的飛白一般刷過峰巒,遮遮掩掩的不讓人看清。

賈島覺得身上有些涼意,摸摸衣袖,有些潮潮的。低頭看去,正好一縷雲低低流過,連腳下似乎也朦朧起來,竟有些飛升的意思。

他無奈地歎了口氣,回頭看看那個半大孩子。可那孩子一直在鬆樹下埋頭挑揀著草藥,沒空搭理他——再說,他賈島能與一個孩子聊些什麽呢?

這時,遠處隱隱響起丁丁的砍伐聲,賈島不覺精神一振,忙站起身來。但等他循聲望去時,雲霧早已經在濕氣中滲洇開來,把群山隱得隻露幾個峰尖。

賈島突然有了作詩的衝動。隻一思量,腦中便有了一首完整的詩。他反複默誦幾遍,居然覺得比他那些捏斷了胡須多日苦吟出來的還要好些。他強按捺住興奮,定定神,曼聲吟道: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雲深不知處——”“雲深不知處——”山穀間,回音久久不絕。

賈島為這首詩取名為《尋隱者不遇》。

那天,他沒有遇見這位慕名已久的隱士。

隱士采藥去了。

人類是群居動物,但自從互相攙扶著走出岩洞,開墾、築室、建城,一步步遠離山林的途中,有些人的耳邊卻始終縈回著來自山野的聲音。或是鬆風,或是猿啼,或是鶴唳,甚至是狼嗥虎嘯,呼喚著他們重新離開人群。

自古便有隱士,但到了唐朝隱士們才真正迎來了黃金時代。隱士再超脫,也得有強盛國力的保障,天下大亂時哪座山能避開戰火、容得下這麽多閑人呢?說什麽隱士,大都是被逼入山的難民罷了:“(隋末)治日少而亂日多,雖草衣帶索(指衣著粗劣的隱者),罕得安居。”(《唐才子傳》)而到了開元年間,誰能說清,就在這笙歌鼎沸的萬丈軟紅邊上,終南山、華山、嵩山,莽莽蒼蒼之中,究竟隱藏著多少布衣麻鞋悠然來去的高人?山林深處嫋嫋升起的炊煙,竟飄到了莊嚴的朝堂之上,有的居然還交織成了登天之路。終南捷徑,這個諷刺伶俐人利用隱居引起朝廷注意從而迅速得官的成語,自然是對真隱士的莫大侮辱,但這種全社會對隱逸生活的空前向往,卻是之前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過的。即使這種心態不能算唐朝最為興盛,但起碼有一點是值得誇耀的:還有哪個朝代對這個若隱若現的群體留下了這麽多記錄?而且,這記錄本身就是不朽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