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種種的洋房,高大的,小巧的,紅得使人眼前暈眩的,白得使人悠然意遠的,實在不少。在洋房的周圍,有密葉藏禽的叢樹,有交枝疊蕊的砌花,涼椅可以延爽,陽台可以迎月。在那裏接待密友,陪伴戀人,背景是那樣清妙,登場人物又是那樣滿懷歡暢,真可謂賞心樂事,神仙不啻了。但是我不想談這些人和他們的洋房,我要引導讀者到狹窄的什麽弄什麽裏去。
在內地有這麽一個稱謂,叫作“上海式房子”,可見這種房屋的式樣是起源於上海而流行到內地去的。我想,再減省不得再死板不過的格局,要數上海式的房子了。開進門去,真是井一樣的一個天井。假如後門正開著,我們的視線就可以通過客堂,直望到後麵一家人家的前門。客堂後麵是一張峭直的扶梯,好讓我們爬上樓去。最奇妙的,扶梯後麵還不到一樓一底的高度,卻區分為三,上是曬台,中稱亭子間,下作灶房。沒有別的了,盡在於此了。倘若要形容家家相同的情形,很可以說就像印版文字那樣,見一個可以知道萬萬。住在這種房屋裏的人們,差不多跟鴿子箱裏的鵓鴿一樣,一對對地伏在裏邊就是了,決說不到舒服,說不到安居,更說不到什麽怡神悅性的佳趣。但是,假如一對夫婦能占這麽一所房屋,他們就是十二分的幸運者,至少可以贈給他們“準貴族”的稱號了;更有無量數的人,要合起好幾對來,還附帶各家的老的小的,才得以占這樣一所房屋,他們連鵓鴿都不如呢!
最大的限度,這樣一所房屋可以住七八家人家。待我指點明白,讀者就不會以為是奇聞了。客堂以及樓麵各用板壁劃分為二,可以住下四家,這是天經地義,所以平淡無奇。亭子間可以關起門來自成小天地,當然住一家。各家的飯都在自己的領域裏做,那麽灶房裏也可以住一家。在曬台頂上架起些薄板,隻要像個形式,不管風來受冷,雨來受淋,就也可以住一個單身漢或者一對孤苦的老夫婦。再在樓板底下,客堂後半間的上麵,搭成一個板閣,出入口就開在扶梯的半腰裏,雖然出進非爬不可,雖然陳設不下什麽床鋪,兩三個“七尺之軀”還容得下,所以也可以住一家。這不是八家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