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戲劇是碰巧走到中國來的。他們介紹了一位社會改造家——易卜生。碰巧易卜生曾經用寫劇本的方法宣傳過思想,於是要易卜生來,就不能不請他的“問題戲”——《傀儡之家》《群鬼》《社會的柱石》等等了。第一次認識戲劇既是從思想方麵認識的,而第一次的印象又永遠是有權威的,所以這先入為主的“思想”便在我們腦裏,成了戲劇的靈魂。從此我們仿佛說思想是戲劇的第一個條件。不信,你看後來介紹蕭伯納,介紹王爾德,介紹哈夫曼,介紹高斯俄綏……哪一次不是注重思想,哪一次介紹的真是戲劇的藝術?好了,近代戲劇在中國,是一位不速之客;戲劇是沾了思想的光,僥幸混進中國來的。不過藝術不能這樣沒有身份。你沒有誠意請它,它也就同你開玩笑了,它也要同你虛與委蛇了。
現在我們許覺悟了。現在我們許知道便是易卜生的戲劇,除了改造社會,也還有一種更純潔的——藝術的價值。但是等到我們覺悟的時候,從先的錯誤已經長了根,要移動它,已經有些吃力了。從先沒有專誠敦請過戲劇,現在得到了兩種教訓。第一,這幾年來我們在戲本上所得的收成,差不多都是些稗子,缺少動作,缺少結構,缺少戲劇性,充其量不過是些能讀不能演的closet drama[30]罷了。第二,因為把思想當作劇本,又把劇本當作戲劇,所以縱然有了能演的劇本,也不知道怎樣在舞台上表現了。
劇本或戲劇文學,在戲劇的家庭裏,的確是一個問題。隻就現在戲劇完成的程序看,最先產生的,當然是劇本,但是這是丟掉曆史的說話。從曆史上看來,劇本是最後補上的一樣東西,是演過了的戲的一種記錄。現在先寫劇本,然後演戲。這種戲劇的文學化,大家都認為是戲劇的進化。從一方麵講,這當然是對的。但是從另一方麵講,可又錯了。老實說,誰知道戲劇同文學拉攏了,不就是戲劇的退化呢?藝術最高的目的,是要達到“純形”(pureform)的境地,可是文學離這種境地遠著了,你可知道戲劇為什麽不能達到“純形”的涅?世界嗎?那都是害在文學的手裏。自從文學加進了一份兒,戲劇便永遠注定了是一副俗骨凡胎,永遠不能飛升了;雖然它還有許多的助手——有屬於舞蹈的動作,屬於繪畫建築的布景,甚至還有音樂,那仍舊是沒有用的。你們的戲劇家提起筆來,一不小心,就有許多不相幹的成分粘在他筆尖上了——什麽道德問題、哲學問題、社會問題……都要粘上來了。問題粘得愈多,純形的藝術愈少。這也難怪,文學,特別是戲劇文學之容易招惹哲理和教訓一類的東西,如同腥膻的東西之招惹螞蟻一樣。你簡直沒有辦法。一出戲是要演給大眾看的;沒有觀眾,也就沒有戲,嚴格地講來。好了,你要觀眾看,你就得拿他們喜歡看、容易看的,給他們看。假如你們的戲劇家的成功的標準,又隻是寫出戲來,演了,能夠叫觀眾看得懂,看得高興。那麽他寫起戲劇來,準是一些最時髦的社會問題,再配上一點作料,不拘是愛情,是命案,都可以。這樣一來,社會問題是他們本地當時的切身的問題,準看得懂;愛情、命案,永遠是有趣味的,準看得高興。這樣一出戲準能哄動一時。然後戲劇家可算成功了。但是戲劇的本身呢?藝術呢?沒有人理會了。犯這樣毛病的,當然不隻戲劇家。譬如一個畫家,若是沒有真正的魄力來找出“純形”的時候,他便摹仿照像了,描漂亮臉子了,講故事了,談道理了,做種種有趣味的事件,總要使得這一幅畫有人了解,不管從哪一方麵去了解。本來做有趣味的事件是文學家的慣技。就講思想這個東西。本來同“純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哪一件文藝,完全脫離了思想,能夠站得穩呢?文字本是思想的符號,文學既用了文字作工具,要完全脫離思想,自然辦不到。但是文學專靠思想出風頭,可真沒出息了。何況這樣出風頭是出不出去的呢?誰知道戲劇拉到文學的這一個弱點當作寶貝,一心隻想靠這一點東西出風頭,豈不是比文學還要沒出息嗎?其實這樣鬧總是沒有好處的。你盡管為你的思想寫戲,你寫出來的,恐怕總隻有思想,沒有戲。果然,你看我們這幾年來所得的劇本裏,不是沒有問題、哲理、教訓、牢騷,但是它禁不起表演,你有什麽辦法呢?況且這樣表現思想,也不準表現得好,那可真冤了!為思想寫戲,戲當然沒有,思想也表現不出。“賠了夫人又折兵”,誰說這不是相當的懲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