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聞一多作品精選

《女神》之地方色彩

字體:16+-

現在的一般新詩人——新是作時髦解的新——似乎有一種歐化的狂癖,他們創造中國新詩的鵠的,原來就是要把新詩作成完全的西文詩。(有位作者曾在《詩》裏講道,他所謂後期的作品“已與以前不同而和西洋詩相似”,他認為這是新詩的一步進程,……是件可喜的事。)《女神》不獨形式十分歐化,而且精神也十分歐化。《女神》當然在一般人的眼光裏要算新詩進化期中已臻成熟的作品了。

但是我從頭到今,對於新詩的意義似乎有些不同。我總以為新詩徑直是“新”的,不但新於中國固有的詩,而且新於西方固有的詩;換言之,它不要作純粹的本地詩,但還要保存本地的色彩;它不要做純粹的外洋詩,但又盡量地吸收外洋詩的長處;他要做中西藝術結婚後產生的寧馨兒。我以為詩同一切的藝術應是時代的經線,同地方緯線所編織成的一匹錦;因為藝術不管它是生活的批評也好,是生命的表現也好,總是從生命產生出來的,而生命又不過是時間與空間兩個東西的勢力所遺下的腳印罷了。在尋常的方言中有“時代精神”同“地方色彩”兩個名詞,藝術家又常講自創力(origi-nality),各作家有各作家的時代與地方,各團體有各團體的時代與地方,各不相同;這樣自創力自然有發生的可能了。我們的新詩人若時時不忘我們的“今時”同我們的“此地”,我們自會有了自創力,我們的作品自既不同於今日以前的舊藝術,又不同於中國以外的洋藝術。這個然後才是我們翹望默禱的新藝術!

我們的舊詩大體上看來太沒有時代精神的變化了,從唐朝起,我們的詩發育到成年時期了,以後便似乎不大肯長了,直到這回革命以前,詩的形式同精神還差不多是當初那個老模樣。(詞曲同詩相去實不甚遠,現行的新詩卻大不同了。)不獨藝術為然,我們文化的全體也是這樣,好像吃了長生不老的金丹似的。新思潮的波動便是我們需求時代精神的覺悟。於是一變而矯枉過正,到了如今,一味地時髦是鶩,似乎又把“此地”兩字忘得蹤影不見了。現在的新詩中有的是“德謨克拉西”[24],有的是泰果爾[25]、亞坡羅[26],有的是“心弦”“洗禮”等洋名詞。但是,我們的中國在哪裏?我們四千年的華胄在哪裏?哪裏是我們的大江、黃河、昆侖、泰山、洞庭、西子?又哪裏是我們的三百篇、楚騷、李、杜、蘇、陸?《女神》關於這一點還不算罪大惡極,但多半的時候在他的抒情的諸作裏並不強似別人。《女神》中所用的典故,西方的比中國的多多了,例如A-pollo,Venus,Cupid,Bacchus,Prometheus,Hygeia……是屬於神話的;其餘屬於曆史的更不勝枚舉了。《女神》中的西洋的事物名詞處處都是,數都不知從哪裏數起。《鳳凰涅?》的鳳凰是天國的“菲尼克斯”,並非中華的鳳凰。詩人觀畫觀的是Millet的Shepherd-ess,讚像讚的是Beethoven的像。他所羨慕的工人是炭坑裏的工人,不是人力車夫。他聽雞聲,不想著笛簧的律呂而想著orchestra的音樂。地球的自轉公轉,在他看來,“就好像一個跳著舞的女郎”,太陽又“同那月桂冠兒一樣”。他的心思分馳時,他又“好像個受著磔刑的耶穌”。他又說他的胸中像個黑奴。當然,《女神》產生的時候,作者是在一個盲從歐化的日本,他的環境當然差不多是西洋環境,而且他讀的書又是西洋的書;無怪他所見聞,所想念的都是西洋的東西。但我還以為這是一個非常的例子,差不多是個畸形的情況。若我在郭君的地位,我定要用一種非常的態度去應付,節製這種非常的情況。那便是我要時時刻刻想著我是個中國人,我要作新詩,但是中國的新詩,我並不要做個西洋人說中國話,也不要人們誤會我的作品是翻譯的西文詩;那麽我著作時,庶不致這樣隨便了。郭君是個不相信“做”詩的人,我也不相信沒有得著詩的靈感者就可以從揉煉字句中作出好詩來。但郭君這種過於歐化的毛病也許就是太不“做”詩的結果。選擇是創造藝術的程序中最緊要的一層手續,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現成的。其實沒有選擇便沒有藝術,因為那樣便無以鑒別美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