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聞一多作品精選

賈島

字體:16+-

這像是元和長慶間[4]詩壇動態中的三個較有力的新趨勢:這邊老年的孟郊,正哼著他那沙澀而帶芒刺感的五古,惡毒地咒罵世道人心,夾在咒罵聲中的,是盧仝、劉叉的“插科打諢”,和韓愈的洪亮的嗓音,向佛老挑釁。那邊元稹、張籍、王建等,在白居易的改良社會的大纛下,用律動的樂府調子,對社會泣訴著他們那各階層中病態的小悲劇。同時遠遠地,在古老的禪房或一個小縣的廨署裏,賈島、姚合領著一群青年人作詩,為各人自己的出路,也為著癖好,作一種陰黯情調的五言律詩(陰黯由於癖好,五律為著出路)。

老年、中年人忙著挽救人心,改良社會,青年人反不聞不問,隻顧躲在幽靜的角落裏作詩,這現象現在看來不免新奇,其實正是舊中國傳統社會製度下的正常狀態。不像前兩種人,或已“成名”,或已通籍,在權位上有說話做事的機會和責任,這般沒功名、沒宦籍的青年人,在地位上職業上可說尚在“未成年”時期,種種對國家社會的崇高責任是落不到他們肩上的。越俎代庖的行為是情勢所不許的,所以恐怕誰也沒想到那頭上來。有抱負也好,沒有也好,一個讀書人生在那時代,總得作詩。作詩才有希望爬過第一層進身的階梯。詩做到合乎某種程式,如其時運也湊巧,果然混得一“第”,到那時,至少在理論上你才算在社會中“成年”了,才有說話做事的資格。否則萬一你的詩做得不及或超過了程式的嚴限,或詩無問題而時運不濟,那你隻好做一輩子的詩,為責任作詩以自課,為情緒作詩以自遣。賈島便是在這古怪製度之下被犧牲,也被玉成了的一個。在這種情形下,你若還怪他沒有服膺孟郊到底,或加入白居易的集團,那你也可算不識時務了。

賈島和他的徒眾,為什麽在別人忙著救世時,自己隻顧作詩,我們已經明白了;但為什麽單作五律呢?這也許得再說明一下。孟郊等為便於發議論而作五古,白居易等為講故事而作樂府,都是為了各自特殊的目的,在當時習慣以外,匠心地采取了各自特殊的工具。賈島一派人則沒有那必要。為他們起見,當時最通行的體裁——五律就夠了。一則五律與五言八韻的試帖最近,作五律即等於作功課;二則為拈拾點景物來烘托出一種情調,五律也正是一種標準形式。然而作詩為什麽老是那一套陰霾、凜冽、峭硬的情調呢?我們在上文說那是由於癖好,但癖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這點似乎尤其重要。如果再明白了這點,便明白了整個的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