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①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②,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③欲④不勝⑤簪。
①感時:為時局感傷。
②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③渾:簡直。
④欲:就要。
⑤勝:受不住,不能。
【導讀】
安史之亂後,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蕭條零落的景象,寫下了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長安城的春天又來臨了。春風躡手躡腳地在殘破的空巷中打探著淪陷的情況,滿城的草木,在人去城空的殘垣斷瓦中茂盛。山河依舊,逝去的,是繁華盛世。
一個人影在焚毀的城牆內踽踽獨行。野花兀自灼灼盛開,一滴晨露在豔紅的花瓣上顫動,像虞姬自刎前的揮淚永別。想起昨時今日,不禁讓人涕淚四濺。一隻躲在遠處的鳥兒哀婉地長鳴一聲,詩人仿佛聽到了千裏之外妻兒的悲泣。
連綿的戰火阻隔了故鄉的消息,此刻,多想收到一封珍貴的家書啊!讓悲愴的心,有一絲小小的安慰。
或者就喝幾杯解愁的酒,醉倒在思鄉的夢裏,可卻尋不到一個對酌的故人。詩人又一次抓撓起稀疏的白發,但愁緒如草,那隻簪子,已束不住他如麻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