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寫意

高陽台·西湖春感

字體:16+-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①,草暗斜川②。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③。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①韋曲:唐時貴族韋氏所居之地。

②斜川:地名。借指遺民隱居之處。

③鷗邊:指鷗鷺的白頭,借指白發。

【導讀】

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後重遊西湖時所作的一首詞,借詠西湖抒發國破家亡的哀愁。

張炎(1248—約1320),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前半生居於臨安,生活優裕,宋亡以後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和詞論專著《詞源》。

春到西湖,又是一年春草碧。

一隻黃鶯,在一株枝葉繁密的樹上築巢,它靈巧的身影,像一首流動的小詩。湖水,鋪開了柔軟的淡藍綢緞,水波把春風偷搶來的柳絮,又慢慢地推回到岸邊。

一抹斜陽,戀戀不舍地返照在斷橋上,留下溫暖的紅暈。那隻載滿春光歸來的蘭舟,在斜暉中越來越近。隻是,春色已開始在枝頭凋零,西湖,還能再遊賞幾次呢?想再看一回花開滿枝,要等到明年的三月。

一叢野薔薇,被春風吹亂了花影。多情的風啊,請多陪一陪薔薇,等她開到枝頭,那將是春天的尾聲。更何況,前方綠蔭下的西泠橋畔,早已褪盡了最後的嫣紅,隻籠罩著一抹荒寒的暮煙。

那幾隻曾在堂前翩飛的燕子,此時去了何方?隻見苔痕深深,爬滿了荒棄的庭院石級;萋萋芳草,遮蔽了半坡斜川。那蒼蒼的孤寂,蔓延成了碧綠的海洋。

這滿盞的春愁,是西湖水,一飲即醉。連水邊的鷗鷺,也被濃愁染白了頭發。滿腹愁腸的我,再也無心去重溫笙歌舊夢,隻願緊閉重門,飲幾杯淡酒,在酣眠中,回到久別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