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修訂升級版·語言篇

二、議論性語言

字體:16+-

說到議論性語言,人們首先會想到議論文,即以議論為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其實,領導講話也離不開議論性語言,有時是通篇運用,如宣傳動員、理論輔導方麵的講話;有時是部分運用,如講話中談認識、講道理的部分或段落。也就是說,領導講話中的議論性語言,就是通過真實可靠的材料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來闡釋道理、表達主張、統一思想認識的語言。恰到好處的議論,可以使講話更鮮明、更深刻、更具有哲理性和說服力,使領導者的思想和主張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並在實踐中得以落實。形象地講,如果說聽眾的心是“岸”,領導的意圖是“物”,那麽就要通過議論這隻“船”來劈波斬浪,送達彼岸。

議論性語言作為語言的一種,也應有準確、簡練、通俗等一般性特點。但用於領導講話中,還應特別注重它的傾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傾向性即政治立場,針對性即問題導向,實效性即表達效果,這些,都需要恰當的語言運用來確保議論成功。為什麽聽到領導講話中的議論說理,人們總是有點煩?其實該煩的不是議論本身,而是議論的方式方法不對路、不入耳。

一要“議”而有理,力戒強詞奪理、以勢壓人。實踐證明,靠高嗓門唬人,靠大道理壓人,你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不聽就是不服從領導、不聽從指揮,如果用這樣的腔調,哪怕你“議”得再好、講得再聲色俱厲,最終都無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而隻能引起人們的反感。隻有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用心把道理講實、講清、講深、講透,才能使聽眾心服口服,產生共鳴,進而把領導的要求變成自覺的行動。

二要“議”而有據,力戒坐而論道、空洞說教。空洞的議論聽而生厭,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議論才能入腦入心。領導講話中議論某個道理或某個事物,經常出現“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深遠的曆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以及開展某項活動是什麽什麽的“迫切需要”“重要保障”“有效舉措”之類的語言,這些都是必需的。但如果議來議去,議的都是那些空洞玄乎的道理、艱澀難懂的道理和與實際不沾邊的道理,那就毫無價值。隻有同實際結合起來,用活生生的事實來說明問題、印證觀點,才能達到解疑釋惑、統一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