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電腦,雖然都有一個“腦”字,但有著本質的不同。
按專家的說法,人腦有著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每天能記錄大約8600萬條信息,所以目前世界上最完美、最精巧的信息處理機還不是電腦,而是人腦。人腦可以產生思想、情感、思維和智慧,其“產能”是無限的。而電腦的運作離不開人腦事先設定的程序,沒有程序,它不過是一堆冰冷的電子元件,我們所查找、所利用的一切都不可能出現。如果非要將人腦和電腦置於同一維度進行比較的話,那麽人腦和電腦的關係應該是操作係統和應用係統的關係。操作係統是應用係統賴以安裝運行的支撐平台和載體,是係統軟件的核心,它是唯一能直接安裝在硬件上的軟件。在安裝好操作係統後,才可以安裝其他係統軟件。而關閉操作係統,也就失去了駕馭其他應用係統的基礎。
人腦區別於電腦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它的思考力和創造力。思考力,即人腦對於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應能力;創造力,即基於思考而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二者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思考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是思考力的高級形態,它們都是由知識、智力、能力和個性品質等因素所構成。不同程度、不同能量的思考力和創造力,決定著認知水平的高低和事物發展的優劣。
毫無疑問,機關文稿本來就應是人腦思考成果的整理和呈現。網絡時代的寫作,如果缺少人腦思考力和創造力的支撐,那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一種尷尬而可悲的結局:人腦發明創造了電腦,這是一種進步;而人腦反過來過度依賴電腦,又是一種倒退。如果讓電腦製約和荒廢了人腦,人腦變得不如電腦聰明,進而讓機器人寫作、模式化寫作大行其道,就無異於給人腦按下了Esc鍵,慢說文稿質量上不去,僅從履行職責來說,我們這些搞寫作的人的作用和價值又從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