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是起草的延續和深化,二者密不可分,所以要從寫作的全過程來觀察電腦利用的利與弊、得與失。
凡事都有兩麵性。說電腦好,並不是一好百好,它也有某些“缺點”,比如:長期麵對屏幕,容易損傷視力;用五筆或拚音輸入,容易造成字形相近或讀音相同的字和詞相混淆;運用複製粘貼功能時,容易出現重複和錯、缺、漏等情況。不過相比而言,這些都還屬於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容易讓人患上“電腦依賴症”,用慣了就離不開,陷進去就出不來,碰上寫不下去或修改不下去時,就拿CTRL+C、CTRL+V來對付。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網上已經不止一次披露和批評過這種現象,比如有的黨員幹部,連寫理論學習心得體會都全盤複製、粘貼網上的文章,因而受到通報批評。值得警覺的是,這種“依賴症”絕非個別,而是較為普遍地存在,隻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何以如此呢?就文秘人員自身來說,其實多數情況下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對電腦的習慣性依賴所致。為了更好說明這一點,下麵引用一位年輕文友寫的一篇隨筆:
為了文稿寫作的需要,我常年隨身攜帶著一個優盤,這是我的“戰備資料庫”。在報社、在公安、在黨辦,每工作一個單位,我都注重收集各種類型的文稿資料,向師傅們請教並討要“壓箱底”的曆史文稿資料,哪怕是一兩個月的短期幫助工作也不例外。不知不覺,這個庫已經容納了自己寫的、同事寫的、單位一代代前輩傳襲下來的將近兩萬個文字材料。
為了方便遇有任務時的取閱,以及無任務時的類比總結同類型文稿的寫作規律,我將這兩萬個材料分門別類歸置到不同的子文件夾、子子文件夾,包括“領導講話及署名文章”“部署類公文”“回顧類公文”“信件”“調研文章”“規章製度”“政務活動方案”“曆次迎檢資料”“課件講稿”等等。資料多了以後,我又擔心優盤遺失,擔心被人竊取,為了確保安全,我又利用移動儲存設備的保密管理技術,給它上了一套密碼,並且在台式機上做好備份,這才安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