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修訂升級版·修改篇

十、有些講話稿按領導意見做了修改,但到了會上他又離開稿子講自己的東西,怎麽辦?

字體:16+-

這很正常,關鍵是我們怎樣去理解和適應。

其一,領導既然認可了,那就意味著稿子本身沒有明顯問題,至少基本上過得去。那他又為何不按稿子講呢?首先,這肯定不是在必須按稿照念的那種嚴肅莊重的會議上,而是在日常布置工作、研討交流、調研座談等一般性會議上,他覺得不念稿子可以不受約束、更放得開,也更容易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很多基層領導都習慣采用這種講話方式。其次,他覺得作為正式稿子隻能這樣寫,而有些話不宜在稿子中出現,臨時現場表達,可以把他的想法表達得更真實、更充分。再次,他本來覺得稿子可以了,但臨時又產生了新的想法,或者掌握了新的素材,於是在原稿的基礎上進行發揮補充。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凡是喜歡脫稿講話的領導,一般都思維敏捷、口齒伶俐,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講話時主要觀點和內容是稿子上的,而語言是他自己的。所以,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我們不必為稿子沒被照念而心痛和沮喪,要把它作為正常現象來看待。

其二,不管領導講話是半脫稿還是全脫稿,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進行整理。整理的過程其實也是修改完善的過程,這裏的難點在於,怎樣把握好“度”。既然是脫稿,必然較多運用口語和個性化語言,也就難免出現個別措辭不當、語句不通、層次不順乃至表述不準確不規範的問題,要靠我們予以修正,但同時又要尊重領導原意,保留其語言風格和表達習慣。有的同誌在整理時認真過了頭,左推敲右琢磨,把一些鮮活生動接地氣的語言整理成了文縐縐、幹巴巴的書麵語言;也有的同誌不夠認真,以為脫稿講話有點瑕疵在所難免,明知不當也不予修正,包括一些不必要的語氣詞和重複性語言也予以保留。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這裏我們要把握一個關鍵的東西,就是脫稿講話的語言特點。為什麽每當領導離開稿子自由發揮時,聽眾都會豎起耳朵靜靜地聽、會場秩序也特別好?為什麽有些注明“根據錄音整理”的講話稿人們更願意看、喜歡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脫稿講話較少空話套話,更多是發自內心的真話實話;較少人雲亦雲的話,更多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話;較少生硬、做作、枯燥無味的話,更多是有生活氣息、有人情味、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生動活潑的話。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認為脫稿講話就一定比念稿講話好,很多念稿講話同樣很有特點很有水平很吸引人,隻不過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不同而已。這裏隻說整理稿子時應注意,首先要考慮的是保留脫稿講話的語言特點,其次才是文字上的修正完善,千萬不可瞎“整”一氣,把這種特點也給“整”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