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人員作為領導身邊的參謀助手,大都有個美麗的夢想:既能成為得力的筆杆子,又能成為足智多謀的優秀智囊。不過現實的情況往往是:有的人能寫而不能謀,有的人能謀而不能寫,真正能寫又能謀的佼佼者並不多見。這正是需要我們努力的。因為,善謀不僅能使文章更富有理性和指導性,而且它本身也是以文輔政的必然要求,是秘書人員應該練就的看家本領之一。
但是,要真正成為善謀的智囊,卻又談何容易。
冥想之中,我們常常透過時光的隧道窺見曆史上那些著名智囊人物的偉岸身影,聽見他們雄辯的話語聲和追求真理的堅定腳步聲。正如王安石在《興賢》一文中所言:“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傳所共知耳。”由於一批賢明豁達而富有戰略眼光的統治者深諳“任使得人,天下自治”的道理,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謀士能臣以其非凡的學識和智慧輔佐決策、匡扶朝政,立下了不朽的曆史功勳。
春秋戰國時期號稱“四公子”的孟嚐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均以“養士”而著稱,各有門客數千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輔佐齊桓公,使其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時以“養士”著名的燕昭王,廣招賢士,勵精圖治,經過前後28年努力,終於打敗齊國,報了破國殺父之仇。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變法,開阡陌、廢井田,大力發展生產力,使秦國得以強盛,奠定了吞並六國的經濟基礎。劉邦因善用張良、蕭何、韓信、陳平、酈食其等文臣武將而得大漢天下,他自己總結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曹操也十分重視智囊的作用,曾作詩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身邊的程昱、荀攸、賈詡、司馬懿等一批謀士都為他獲得政治上、軍事上的巨大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諸葛亮是眾所周知的著名智囊,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化險為夷,從“隆中對”到赤壁之戰,從七擒孟獲到五次出師北伐,在政治、軍事舞台上導演了一出出驚天動地的曆史活劇,成為婦孺皆知的智慧的化身。此外還有趙普輔佐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耶律楚材輔佐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其兒子窩闊台,劉伯溫輔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等等,都留下了許多成功的範例。並且,這些智囊人物都是以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來輔佐統治者,不僅其才華與業績光照千秋,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也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