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同事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聊一個話題:假如楊修還活著,他還能當秘書嗎?
楊修,無人不知、誰人不曉的傳奇人物。他曾任曹操的主簿(秘書),因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而出名,“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因而深得曹操賞識和器重。隻可惜這樣一位奇才,後來又被曹操所殺,其時正值45歲的風華正茂之年。
關於楊修的死因,曆來有多種說法。一說因為他是曹操死對頭袁術的外甥,曹操“慮為後患”而殺;一說因為他卷入曹丕與曹植爭奪太子地位的激流漩渦之中,他暗中為曹植出謀劃策對付曹操,致曹操心懷忌恨,“乃收殺之”;一說因為他聰明過頭,好在曹操麵前賣弄才華,而且喜歡自作主張,為曹操不容而被殺。
不管哪種說法,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楊修其實是封建獨裁者刀下的犧牲品。曹操的確愛才,“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但他又容不得拂逆自己和才華超出自己的人。如近臣崔琰過於耿直,罰為徒隸,派人跟蹤,發現其“心似不平”,遂賜死;許攸、婁圭,均為曹操故舊且立有功勞,隻因有過輕視曹家的言論,就借故殺掉;孔融是名士,但好唱反調,也殺掉;就是輔佐曹氏起家的首席謀士荀彧,因對其欲當魏公提出異議,也被逼自殺。所以《曹瞞傳》中說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由此看來,楊修既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與曹操唱反調,又屢次顯示出比曹操聰明,遭遇殺身之禍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曆史的麵孔雲遮霧罩,有時顯得模糊莫辨。千百年過去,人們已習慣於把楊修當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以此來告誡聰明人在領導麵前說話辦事要注意什麽什麽。但楊修真的有錯嗎?為便於分析,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那幾則人所共知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