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修訂升級版·磨礪篇

第二章 功夫在詩外

字體:16+-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鄶。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陸遊《劍南詩稿》(卷七十八)

“功夫在詩外”,這是宋代大詩人陸遊給他兒子傳授寫詩經驗時寫的一首詩中的一句。寥寥5個字,內涵卻十分豐富。全詩的大意是,自己年輕時代寫詩的時候,一味追求句式工整、文辭華美,總是在字句上下功夫。到中年以後始有所悟,真要寫出好詩,不能就詩論詩,而要有更深的學問、更多的實踐,作詩的功夫在於詩外的力量。

陸放翁這句詩不僅對於作詩,對於我們公文寫作同樣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不是嗎?構思、起草、修改,我們的態度不可謂不認真,思考不可謂不深入,謀篇布局不可謂不嚴謹,遣詞造句不可謂不規範,但多少次,我們為知識貧乏而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多少次,我們因視野不寬而陷入“山重水複疑無路”;多少次,我們因經驗不足而始悟“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少次,我們因素材不足、情況不明而感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切,可以說都與“詩外功夫”不足有很大關係。甚至還可以說,一些文秘人員之所以跳不出“為文而文”的小圈子,起草的文稿之所以虛華空泛、缺少實用價值,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文字功底不行,而是缺少“詩外功夫”的曆練。

“詩外功夫”包括的範圍很廣,書本知識、實踐經驗,眼界、見識、悟性,理解和應變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一切與寫作有關的、有助於提高寫作質量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苦練的“功夫”。練就“詩外”十八般“武藝”,我們就能輕鬆駕馭文字,闖過道道難關,不斷進入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