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是領會領導意圖。或者聽取領導個別交代,或者聽取會議集體研究,了解領導想說什麽,主題、內容、目的是什麽,以此作為寫作的根本遵循。
二是吃透上級精神。根據會議主題和講話內容,先把上級有關文件、領導講話和報刊上有關重要文章找來看一遍,搞清楚上級對某項工作有什麽要求、什麽政策措施、什麽新的提法等,重要部分還要畫上記號或摘抄下來。但是要明確,所謂“吃透”,不是叫你照抄一遍,而是要理解,要“消化”,以供寫作時運用。
三是收集素材。領導講話必然涉及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或對政治、經濟形勢和社會動態進行分析判斷,或引用有關數據和典型事例,或宣揚某項工作經驗,或揭露和批評某種不良現象,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對素材的掌握,而且掌握得越多、越詳細、越準確越好。因此,起草之前要根據會議內容認真想一想:這篇講話稿要涉及哪方麵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情況我清楚不清楚?如果不清楚,趕快把有關工作匯報、總結材料、信息和報表找來看一看,如果還不清楚,就利用通信工具把有關情況“調”過來,或到實地去調查了解。特別對有關的重要典型、重要數據等,要認真核實,使之經得起檢驗和推敲,以防引用了假典型、假數字。把情況集中之後,還要進行比較、篩選,把最有價值、最能說明問題的部分保留下來,視需要而引用。
四是調動積累。平時所做的知識積累、資料積累,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根據講話內容,你感到哪個問題不好把握,哪個提法不太明確,或者哪個地方需要引用一段史實、一段經典論述、一段精彩言辭,如果平常注意了這方麵積累的話,就可以把它們“調”出來加以利用。當然,並不是每寫一篇講話稿都要去翻閱積累,要根據需要而定。有些人平常注意學習,加上記憶力好、理解能力強,雖然不翻積累,但不知不覺中也用上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