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成功率,指的是做某事獲得成功的比例、概率。我們爬格子的人,當然希望寫作的成功率能高一些,即使達不到90%,能達到80%、70%,那也是相當可觀的了。這就意味著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勞動成果得到承認,自我價值得以實現,多美的事呢!
但現實往往讓我們碰得“頭破血流”。很多稿子,無論我們怎樣精心構思、精心起草,它們總是達不到領導的要求,被退回來修改,或者重寫。於是,有的同誌就泄氣了、浮躁了,畏難情緒也隨之產生了。
起草文稿追求高成功率,這是好事,是有責任心、上進心的表現。但對於成功率的問題,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除了勤學苦練、循序漸進以外,我覺得要把握好三點:
首先,要保持沉著、淡定的心態。誰也不是生來就會寫材料,文字基礎再好、悟性再高的人初到這個崗位,也有一個逐步適應、逐步提高的過程。進一步說,即使經過了一定時期的曆練,達到了一定的寫作水平,也不可能“百發百中”,總會有“偏離靶心”或“脫靶”的時候。所以,我們既要追求成功,又不能讓成功率成為沉重的心理負擔,放鬆心情,沉著應對,盡主觀努力正常發揮,效果可能更好。反之,如果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就會造成心理緊張,越緊張越放不開、寫不好。這同歌唱家、演奏家表演是同樣的道理,放鬆、自然才能發揮出最佳水平。
其次,成功率高並不等於一次性成功。機關文稿有多種類型,有些文稿短小、簡單,且有現成格式可循,起草成功率一般都較高。而有些文稿塊頭大、分量重,寫作有一定難度,且無格式可循,成功率高不高就很難說。比如製定重大決策、長遠規劃、法律規章等方麵的稿子,它往往很難一次性成功,而要交由領導層層把關、會議審議討論,乃至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過反複斟酌、多次修改才能定稿。最後一看,初稿被改得“遍體鱗傷”,甚至“全軍覆沒”,但我們犯不著心疼、惋惜,因為這類文稿本來就是領導意圖和集體意誌的產物,我們隻是執筆者,大家說怎麽改就怎麽改,能夠改得好、改到位就算成功,而不能以初稿成功率高低來衡量執筆者水平高低。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不盡主觀努力,而要在起草階段就樹立質量意識、“成品”意識,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盡可能降低不成功的可能性。隻要我們堅持這樣做了,即使初稿不成功,那也不必愧疚自責,認真修改完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