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生的三路向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6]

字體:16+-

近著《人心與人生》於第七章中曾自述其對人類心理之認識前後轉變不同,因亦言及其人生思想嚐有三期之不同:(1)近代西洋功利主義思想;(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3)中國古時的儒家思想;顧未遑道其間轉變由來。茲用申述其概略如次。

第一期思想與近代西洋功利主義同符今以暮年追憶早年之事,其時期段落難於記憶分明,大約十歲以後,二十歲以前,可說為第一期。此期主要受先父思想之影響。以利害得失來說明是非善惡,亦即以是非善惡隸屬於利害得失之下也。認為人生要歸於去苦、就樂、趨利、避害而已。是非善惡者,社會之公名,從其取舍標示其所尚與所恥,而離開利害得失又何有取舍恥尚乎?此一哲學思維,與西歐邊沁、穆勒諸家為近,原非吾父所有,而出於我的頭腦。然父實啟導之。

愚生於1893年,即甲午中日戰爭前一年。國難於此,既日亟矣;先父憂國之心於此彌切。尋中國所以積弱不振,父謂是文人之所誤。“文人”指讀書人居於社會領導地位而什九唯務虛文,不講實學。說話,不說實話(虛誇);做事,不做實事,循此不改,不亡其國不止。反觀西人所以致富強者,豈有他哉,亦唯講實學,辦實事而已。東鄰日本蕞爾小國,竟一戰勝我者,亦唯其步趨西洋求實之效耳。凡此“實學”“實事”之雲,胥指其用實用者[7]。此種實用主義或實利主義,恒隨時見於吾父一言一行之間,而在我繞膝趨庭日夕感染中。此即此期思想形成之由來。[8]轉入古印度的出世思想為第二期

功利主義對於人生是肯定其欲望的。徑直可以說,欲望就是人生的一切。——人生不就是在欲望的滿足或不滿足中度過乎?然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卻與此相反,恰好是完全否定欲望的,亦即根本否定人生的。我如何竟從功利主義一轉而抱出世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