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道德代宗教[43]
孔子並沒有排斥或批評宗教(這是在當時不免為愚笨之舉的),但他實是宗教最有力的敵人,因他專從啟發人類的理性做功夫。中國經書在世界一切所有各古代經典中,具有誰莫與比的開明氣息,最少不近理的神話與迷信。這或者它原來就不多,或者由於孔子的刪訂。這樣,就使得中國人頭腦少了許多障蔽。從《論語》一書,我們更可見孔門的教法,一麵極力避免宗教之迷信與獨斷(do gma),而一麵務為理性之啟發。除宰我、子貢二事例外,其他處處亦無非指點人用心回省。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咎,夫何憂何懼。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恩難,見得思義。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中如此之例還多得很,從可想見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孔門的教法與學風。他總是教人自己省察,自己用心去想,養成你自己的辨別力。尤其要當心你自己容易錯誤,而勿甘心於錯誤。儒家沒有什麽教條給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條而已。除了信賴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信賴其他。這是何等精神!人類便再進步一萬年,怕亦不得超過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