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說起來,似乎再沒有文明過西洋人的了。即在仿佛百般看不起西洋人的我,亦不能不承認他在人類文化方方麵麵都有其空前偉大的貢獻。二百年前尚那樣野蠻,何以忽地二百年後一轉而這樣文明呢?前此似乎一無可取,現在何以忽地有這麽多的成就出來呢?這個轉折關鍵何在?這個轉折關鍵,如我從來所認識,是在人生態度的改變。
我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上,說明中國、西洋、印度三方文化之不同,是由於他們人生態度的各異。近世的西洋人,舍棄他中世紀禁欲清修求升天國的心理,而重新認取古希臘人於現世求滿足的態度,向前要求去;於是就產出近世的西洋文化,此我十年前之所以認識的。至今沒變,而曆久愈新,愈益深刻。這論調亦非獨創自我,西洋曆史家哲學家蓋多言之,中國人亦有取而申之者,我不過更加咬定,更體會得其神理其意義。讀者最好取前書一為審看,今不暇多說,我們隻能說兩句。
我們先說歐洲中世的人生態度。歐洲中世的人生態度,是否定現世人生的,是禁欲主義;其所祈求乃在死後之天國。這是基督教教給他們的。基督教以為人生與罪惡俱來,而靈魂不滅當求贖於死後。曆史家說:古代希臘人與羅馬人之觀念,對於死後不甚注意,無非求今生之快樂;基督教則主靈魂不滅死後賞罰之說,其主義乃與此絕異,特重人生之死後。因之當時人多舍此生之職業及快樂,專心於來生之預備。閉戶自修之不足,並自餓自凍或自笞以冀入道,以為如此或可免此生或來世之責罰。中古時代之著作家類皆修道士中人,故當時以修道士之生活為最高尚。[36]相傳中世教會以現世之快樂為魔;故有教士旅行瑞士,以其山水之美不敢仰視,恐被**者。在這態度下,當然那為人生而用的一切器物、製度、學術如何開得出來?一世文化之創新,不能不靠那一世聰明才智之士;聰明才智之士傾向在此,還有什麽可說呢?同時我們亦可看出,那封建製度所得以維持存在,是靠多數人的愚蠢;多數人的愚蠢所得以維持存在那麽久,是靠為一世文化所寄的出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