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二十以後,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
二十四日是交年節,意思是舊年和新年在這一天開始交接,年的序幕亦正式拉開,因此,這一天又稱之為小年。過年了,雖然到處貼著“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條,禁忌還是無處不在。之所以貼這樣的紅紙條,就是為了防備萬一犯忌,精神上有所解脫。禁忌首先是說話,有些話千萬不能說,例如完了、破了、沒了,隻能說有啊、多啊、好啊之類的。餃子要是煮破了,就說煮掙了。孩子吃飯打碎了碗,大人趕緊說一句“碎碎(歲歲)平安”,那是化凶為吉的意思。對神靈和命運的敬畏,讓大家處處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但人們終究還是快樂著。
臘月二十四日還是送灶的日子。灶王爺是個小神,小得不能再小了,何以會獨享祭祀呢?因為灶是與吃飯有關的,在農業社會裏,吃飯是頭等重要的大事,民以食為天嘛。灶王爺之小,從他老人家的坐騎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坐騎叫灶馬,是廚房裏的一種小蟲子。灶馬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不明顯的痕跡,“蛛絲馬跡”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有些詞典中望文生義,將“馬”解釋成六畜中的成員,說“馬跡”是馬蹄印,那是搞錯了。灶馬很小,灶王爺就乘著這樣的坐騎上天匯報一年的工作,於是各家都要備下酒菜果品送灶神,且用酒糟塗抹灶門,叫作“醉司命”。這都是賄賂灶神的意思,讓他老人家喝得醉醺醺的上天言好事。到了夜晚,還要在床下點燈,叫作“照虛耗”。“虛耗”是殷實的反義詞,這個“照”大致是驅趕的意思,總還是祈望豐衣足食。送過了灶君,緊接著的二十五日又祀食神,還是與吃飯有關的。祀食神用的是豆粥,名曰“人口粥”。為什麽要用粥呢?因為“粥”的諧音是“足”,意思很吉祥。“有貓狗者,亦與焉。”過年真好啊,連貓兒狗兒也跟著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