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月下旬太後回鑾以後,行都的各種慶典便紅紅火火地不曾消停。九月初一的“呈祥”儀式是這熱鬧的登峰造極,當然也是謝幕的意思,待偃旗息鼓,人去場空,一切又回複到原先的軌道,仔細而用心的小日子中,喜怒哀樂皆平淡如水。可到了初五夜間,禦街西側的右一廂不期然地又“火”了一把。
這把“火”與慶典無關,而是一場殃及千門萬戶的火災。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這些年,大量北方難民湧入臨安,而居所大多是用竹木茅草搭成的經濟適用房。這種房子遇了火,那情形就像曠男怨女一點就著,一著就轟轟烈烈纏綿悱惻,而且恨不得天長地久。再加上前些時天氣幹旱,火情一起就所向披靡,勢不可遏。有些人甚至認為臨安已成危城,紛紛逃出錢湖門,到西湖上避火。到了下半夜,火勢又由居民區逼近太廟,情勢愈發危急。右一廂位於和寧門外的繁華商業圈內,商業店鋪鱗次櫛比,其中著名的有陳媽媽麵具鋪、尹家文字鋪、風藥鋪、大佛寺疳藥鋪等。這些“陳媽媽”和“尹家”之類的店鋪燒掉也就罷了,但太廟是萬萬燒不得的。太廟裏供奉著趙宋列祖列宗的牌位,靖康之難後,這些牌位也跟著官家恓恓惶惶地一路顛沛,時而揚州,時而溫州,時而建康,時而臨安。建炎三年金兵奔襲揚州,官家倉促間渡江南逃。在金兵的追逼下,太常寺的親事官丟失了太祖皇帝的牌位,官家降詔尋訪,最後花了重金才找回來。“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太廟是帝王宗祧所在,也是王朝的象征,若毀於大火,那事情就大了,不僅要有一大批官員倒黴,恐怕連官家也要下“罪己詔”的。太廟離大內不遠,那一夜宮城裏亦惶惶不安,官家連發數道口諭,並登上和寧門的城樓瞭望火情。在官家的嚴旨切責下,殿帥楊存中親臨現場,指揮禦前諸軍滅火。軍民前赴後繼,拚死撲救,最後總算保住了太廟。宗廟神主安然無恙,但右一廂一帶的民居已**然灰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