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奴
一個人,進士出身,機敏練達,文章也寫得不錯,在官場上蹭蹬了將近三十年一直沉淪下僚,臨近退休時卻突然飛黃騰達,隻用了三年時間就躋身六部首揆。這中間當然是有竅門的,但說白了其實也就四個字:賣身投靠。如果一定要湊成八字方針,那就再加上四個字:助紂為虐。
這個人叫羅汝楫。
羅汝楫,徽州歙縣人。歙縣是硯墨之鄉,南唐時推崇李廷珪墨、澄心堂紙、諸葛氏筆和龍尾歙硯為文房四寶,其中的墨和硯均出自歙縣。紹興八年,官家還特地從歙縣請來墨工戴彥衡為他製造禦墨。那些用糯米、珍珠和香料製成的極品禦墨存放在複古殿裏,直到南宋末年謝太後寫完了降表還不曾用光。硯墨之鄉,讀書人也多。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羅汝楫進士及第,當時他三十五歲,這個年紀進入仕途不能算早,但也不算晚。進士的起步官階一般為從八品的文林郎,到紹興十年時,他的職務是刑部員外郎,混了差不多三十年,“郎”還是“郎”,隻不過由從八品爬到了從六品,升了四級。刑部員外郎是刑部下麵的一個副司長,協助刑部郎中(司長)處理司務。當年詩人杜甫曾做過工部員外郎,品級可能還要低些,因為他前麵有“檢校”二字,也就是代理的意思。其實他一天也沒有代理,隻是一個名分,故世稱杜工部。一個從六品的副司長如果外放當一個縣太爺或州府的通判,那還有點意思,好歹說話算數,放屁有聲,出門也前呼後擁,有衙役扛著回避的虎頭牌鳴鑼開道,回到家裏說不定還有人等著送禮孝敬。但在中央機關,就基本上是個跑腿了。冠蓋滿京華,那裏當官的太多了,“司長滿街走,處長不如狗”,誰還買你一個副司長的賬?外麵既不風光,家裏的日子也過得清湯寡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