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即宋高宗,但在紹興十一年的時候,還沒有宋高宗這個稱呼,高宗是他死後的廟號,帶有追認的意思,也是蓋棺論定的意思。在紹興十一年那個時候,無論平民百姓還是文武臣僚,以至宮裏的大小老婆和太監侍女都稱皇上為“官家”的,這稱呼盛行於五代至兩宋時期,大約是取“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也是至高無上的意思。那我們就入鄉隨俗,也稱他“官家”吧。有時為了行文方便,則不妨直呼其名——趙構。
官家這些日子有些糾結,到年底了,宮裏宮外都在忙著準備過年。按民間的說法,臘月二十以後的日子不叫日,而叫“夜”,意思大約是平時兩天之間有一夜作為過渡,而兩個年頭之間的這個過渡是要長些的。一進入臘月二十,這一年的暮色就降臨了,時間的腳步在夜幕下潛行,鬼神亦肆無忌憚地向人間索取好處,於是開始數“夜”,從二十夜、二十一夜、二十二夜……一直到小年夜、大年夜。現在,隨著小年夜的降臨,那個讓他糾結難解的問題也越發地顯得緊迫了。
這段日子他表麵上仍然不動聲色,大部分時間都在複古殿裏抄寫《孝經》。經文是抄寫在絹素上的,與在紙上寫字相比,絹素紋理稍粗,不融墨,容易滯筆,一般人是不敢寫的。當年米芾曾在絹素上寫過《蜀素帖》,米氏是官家推崇的書壇聖手,他為徽宗皇帝評點宋人書法時說過這樣的話: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至於他自己,則是“刷字”。刷字行筆振迅,勢不可遏。他藝高膽大,所以敢於在絹素上弄墨。官家的字原先學黃庭堅,走的是峭快豪放一路,尤其是在收筆的地方往往出鋒露芒。哲宗元祐年間,黃庭堅的那一筆捺腳曾風靡一時,稱為“元祐腳”,官家對此是認真揣摩過的。正因為如此,紹興初年,偽齊皇帝劉豫特地挑選擅長黃庭堅書體的人偽造官家的手跡廣為散布,進行挑撥離間。這一手很是陰毒,常常弄得官家很尷尬,而且又是防不勝防的。為了對付劉豫的損招,他又改學米芾,幾年時間,自覺已入化境。因此,在絹素上抄寫《孝經》,也算是對這幾年浸**米字的一次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