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紹興十二年

五月

字體:16+-

和尚尼姑那些事兒

中國的史書向來崇尚雅正,涉筆所及,無非軍國大事、禮儀盛典、帝王巡幸、官場沉浮,堂皇得有如空話連篇的賀辭,沒有一絲煙火氣的。但在李心傳的《建炎以來係年要錄》中,紹興十二年的五月卻彌漫著一股銅臭味,這個月的好多事情都是與錢有關的——花錢、籌錢、捐錢、掙錢。而該月的頭三天發生的三件事,竟全都繞不開那句不大好聽的俗語:棺材裏伸手——死要錢。

先說初三的這件事。

金熙宗完顏亶生日,朝廷要派人去送禮。“人情急似債,頂著鍋蓋賣。”今年是宋金和議簽署後的第一年,這個頭一定要開好,人情也不能輕。這次準備的禮品有:“金茶器千兩,銀酒器萬兩,錦綺千匹。”別看這份禮單寫起來輕飄飄的,其實分量很重,按照當時金、銀和絹的比價換算下來,大致相當於每年對金歲貢的十分之一。完顏亶的生日是七月初七,但使者帶著禮品顛顛簸簸地北上,在路上要走兩個月,所以現在就得啟程。宋王朝作為大金國的臣子。逢年過節都要給人家送禮的,但大禮一年隻有兩次,一次是過年,一次是金主生日。人家草原民族性格粗豪,隻講實惠,不喜歡繁文縟節那一套,前些時帶信來說,生日禮品就不要專程送了,到過年的時候一並打包進呈,省得你們屁顛屁顛地跑來跑去。當初你們對遼國是這樣處理的,現在我們也認可原先的潛規則,簡約而不簡單,大家都省心。但官家是個禮數很周全的人,堅持每節必送。他覺得既然簽了和約,雙方就是親戚了,親戚之間還是要多走動的好,關係是走出來的,那怎麽叫“走關係”呢?禮多人不怪嘛。

這個“禮多人不怪”倒是實情,官家怕的就是人家一個“怪”字,特別是現在這個時候。根據宋金和議,金國將送回他的生母韋太後、還有徽宗等三人的梓宮。早在一個月前,官家已發表信安郡王孟忠厚為迎護梓宮禮儀使,參知政事王次翁為奉迎兩宮禮儀使,這兩撥人馬已經北上。而太後那邊也開始從原先的囚禁地五國城向上京會寧府出發。這時候自己一定要特別的低調,特別地裝孫子,特別的誠惶誠恐,讓人家即使想從雞蛋裏麵挑骨頭骨頭裏麵挑雞蛋也無從下手,不至於再生出波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