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就考一篇策論,策論源於漢代察舉中的策問,“策”就是竹簡,那時候沒有紙,主考官把問題寫在竹簡上,讓應試者口頭回答,這就叫“對策”。在科舉中,這種考試從口頭回答變成了書麵論文,稱之為“策論”。
今年的策論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官家的一番自訴衷腸,洋洋灑灑,將近有兩百個字,從“朕以涼薄之資,撫艱難之運”開始,然後曆數自己這些年如何宵衣旰食,殫精竭慮,以及遭遇的種種困難和誤解。最後要求每人寫一篇論文,幫助他“拯幾墜之緒,振中興之業”,他將親自審閱,雲雲。
這種論文的寫作要訣,首先是要找準論點。官家的那一番自訴,涉及了當今的道德、文化、財政、軍事、外交以及官風民習等諸多問題,你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泛泛而論,當然也未嚐不可,但肯定得不了高分。找準論點就是要摸準官家的心事,投其所好。那麽官家的心事究竟是什麽呢?這些年來,朝廷內外最大的爭論無非是與金國的和議。及至上一年宋金和議正式簽署,朝廷又順勢收了武將的兵權,殺了嶽飛,並從組織上清洗了主戰派,從表麵上看,這場爭論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但官家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反對和議的勢力仍然在潛滋暗長,同情嶽飛者也大有人在,這些都讓他一直耿耿於懷。在他的自訴中,聰明的考生應該對這樣的兩句表述格外留意:
休兵以息民,而或以為不武。
用不著翻譯,那意思也能一目了然:“我要結束戰爭,讓人民休養生息,卻有人認為這是怯懦偷安。”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怯懦偷安”這樣的評價實在是不能承受之重,也成了這些年來官家最大的心病。因此,讓這些汲汲於功名的學子們就此策論,既可以見出他們的文學才華和經典闡釋能力,又可以考量他們“緊跟”的覺悟和政治素質。也就是說,通過科舉讓入仕者“皆知趨向之正”,這是官家的初衷。在考生這方麵,你隻要吃準這種導向,然後就可以旁征博引,縱橫捭闔,高屋建瓴,雄論滔滔。而行文套路又無非闡述對金和議之完全必要非常及時,批駁反對和議的各種奇談怪論,頌揚決策者的英明偉大。如果再加上不錯的意匠和華美的文筆,這篇策論大致就離“及第”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