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
毛澤東在自己的軍事著作中兩次引用這個以弱勝強的戰例。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用來說明作戰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製人,因而獲勝的道理,闡明了戰略防禦原則的重要意義。在《論持久戰》中,則用來說明指揮員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從而導致戰爭不同的結局。他還在讀《南史·韋睿傳》時批注道:“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可見,在毛澤東看來,劉秀和韋睿、周瑜一樣,都有大將之風,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劉秀小傳】
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成,南陽郡蔡陽縣(故址在今湖北棗陽縣西南)人,是漢高祖劉邦第九代孫子。劉秀出自漢景帝劉啟一支,景帝生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生子舂陵(鄉名,在棗陽東)節侯劉買,買生鬱林郡(治所布山在今廣西桂平)太守劉外,外生钜鹿(今河北屈周)都尉劉回,回生南頓縣(治所在今河南項城西)令劉欽,欽生光武帝劉秀。
光武帝九歲時死了父親,由叔父劉良撫養,身材高大,漂亮的胡須和眉毛,大嘴巴,高鼻梁,額頭飽滿如日,勤於農耕,而哥哥劉縯劉伯升,好任俠養士,常非薄光武帝從事農業勞動,把他比作高祖的哥哥劉喜。
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
西漢末年,王莽改製,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劉秀和哥哥劉縯發動宗族、賓客,聯絡附近的地主豪強,懷著“複高祖之業”的誌向,打著恢複漢室的旗號,組織了一支七八千人的起義軍。不久他們與綠林軍合縱。劉秀在起義軍戰勝王莽的軍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經過12年的戰爭,劉秀削平群雄,完成了統一大業。
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季,正月初八,開始在京城北門外建造皇帝祭所,祭祀地神。東方蠻夷倭奴國國王派使者進貢。二月初五,光武帝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