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大將馬謖
馬謖才能雖不能說超群,但亦是一位難得的治世能臣,其才雖不堪為將,卻也是一位出色的參謀僚佐,可惜孔明錯用,馬謖不自知,悔之晚矣。
【馬謖小傳】
馬謖(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人。馬家兄弟五人,個個才能出眾,在地方上尊有盛名。《三國誌》中引當地民諺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其中“白眉”是指馬謖的哥哥馬良(公元187-222年)。馬良,字季常,排行老四,因他的眉毛中有白毛,並且在五兄弟中最為出色,所以當地老百姓這樣傳頌。馬良是蜀國的名士,與諸葛亮關係密切,後來在夷陵之戰中遇害。劉備為荊州牧時,馬謖和馬良一起被召為從事。劉備進入蜀中,馬良仍留在荊州,擔任左將軍掾的職務,而馬謖則跟隨劉備進入蜀中。馬謖跟隨劉備入蜀後。先後做過綿竹縣和成都縣縣今,由於政績突出,被提拔擔任越巂(今四川西昌東南)郡太守。
馬謖平時喜好跟同僚議論軍事謀略,評論戰略戰術的得失,他的意見往往得到他人讚同,被認為謀略出眾。馬謖的軍事才能得到丞相諸葛亮的賞識,受到器重。
馬謖雖然政績突出,並且深得丞相器重,但劉備卻認為馬謖的才能不堪重任。劉備在死前曾告誡諸葛亮,說馬謖:
“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諸葛亮慎重考慮。但是,諸葛亮並不以為然,認為馬謖確實很有才能,並提拔他擔任參軍這一重要軍事職務,並經常和馬謖討論軍政大事,往往是通宵達旦。
諸葛亮如此器重馬謖,引為賢才,是有原因的。首先是當時蜀國人才難得,屈指可數,比起吳國和魏國相形見絀。
所以馬謖的才能自然會引起重視。再則馬謖做綿竹縣令、成都縣令並進而做了越嵩太守,他如果沒有政績也不會被諸葛亮看重,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馬謖在諸葛亮征南中時給諸葛亮留下了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