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敗,後逃到滎陽,在滎陽打了幾次小勝仗。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被項羽圍困的劉邦,缺食少糧更為嚴重。幸運的是其屬下著名的謀士酈食其給他解決了這個難題。他說滎陽附近有一個秦朝時期設立,名為敖倉的大糧倉,修築一個通道連接兩地就可以解決糧草問題。於是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意見,在兩地之間修建一個甬道。何為甬道?就是先修一條路,然後在路兩邊砌牆抵擋敵人的攻擊。有此命脈後,劉邦與項羽對峙了一年有餘。
然而軍事素養極高的項羽在十月份發現了這個關鍵的甬道,於是抽調精兵斷了甬道。得此消息的劉邦又向謀臣們尋求計策。這時酈食其又為劉邦出主意說:“商湯滅了夏桀以後,封夏桀後裔為王;周武王滅商以後,封殷的後人為王;你現在應封被秦所滅六國諸侯後裔為王,這樣項羽的敵人就多了,你的壓力就減小了。”劉邦就讓酈食其去做六國的印璽。
此時張良回來,劉邦說了此事,張良聽後說:如果這樣做,你的帝業就完了,張良說了八不可,其中有一條就是:你手下將士跟隨你打天下,為的就是以後得封尺地,你若將土地封給了六國後人,以後再想封將士,則無地可封了。再者,你封了六國後人為王,你軍中六國的士卒都來自六國,他們就會回到六國侍奉自己的國君,誰還為你打仗?聽了張良之言後,劉邦“輟食吐哺”大罵酈食其“豎儒,幾敗而公事!”然後“令趣銷印”。
否決了酈食其的意見後,張良也提不出對策,萬般無奈的劉邦隻能向項羽史無前例地提出議和,條件就是滎陽以西歸劉,以東歸項。這比當初項羽封劉邦到漢中的地域更加廣大,然而項羽卻同意了。可見項羽還不明白他與劉邦之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幸運的是有人明白,那就是範增。《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範增說了兩句話:“今釋弗取,後必悔之。”現在的劉邦糧草不足,士氣低落。這個時候不打等於養虎為患,將來必將後悔,被範增點醒的項羽這才放棄議和的念頭,繼續進攻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