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12月16日,洪秀全、楊秀清率太平軍主力夜間撤出嶽州。第二天,水軍進至瀘溪口,陸軍進據臨湘。
一路凱歌行進。
水軍在金口集結後,即向武昌行進,陸軍先後據蒲圻、鹹寧,直指武昌。
12月23日,武昌江麵,太平軍船隻舶臚相連,陸軍布營東、南,漸成合圍武昌之勢。
武昌位於長江中遊,茫茫九派流中國,為南北東西水陸交通樞紐,是湖北省城,大清王朝湖廣總督所在地。洪秀全、楊秀清非常熱衷於占領大城市,但自永安突圍以來,一攻廣西省會桂林整月未下,二攻湖南省會長沙久圍仍未下,現在麵臨武昌這個更為繁榮、戰略定位也更見關鍵的都市,他們頓時雄心勃發,非要奪取不可。
今非昔比。太平軍自在湖南道州、郴州招兵買馬,吸收地方天地會黨成員加入隊伍,兵員大見擴充,還建立了技術兵種土營,而在湘北,又因獲得很多船隻,建立了水營,自是此時一支多兵種的大軍了。它足可以與大清大兵團打運動戰、陣地戰了。
當時據傳包圍武昌,揚威江漢的太平軍精銳已有十萬之眾,也有說是十五萬之眾。這可能是過於誇大了,它把隨軍的老弱也算進去了。但此時此際,太平軍多是誌願兵,上下士氣高振,鬥誌昂揚。
清人記載有進軍中的太平軍戰士:
祭起吳王炮藥,從嶽州起程,千船健將,兩岸雄兵,鞭敲金鐙響,沿路凱歌聲,水流風順,計數日駐營鸚鵡洲。(李汝昭《鏡山野史》)
清廷大震。鹹豐帝采納雷以誠三路會剿法:
一任命河南巡撫琦善為欽差大臣,堵北路;
二任命兩江總督陸建瀛為欽差大臣,由長江下遊上駛以阻擋之;
三向榮繼續自長沙北上尾追。
太平軍衝破“三麵會剿”。
同年12月22日,占漢陽,29日,占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