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圍解後,李秀成和陳玉成獲得大勝,彼此有個認同,就是向北進展。陳玉成軍向壽州走向豫南、鄂東,李秀成應邀向六安州進發。
1857年3月3日,李秀成軍進占廬州西的六安州。3月6日,在六安赴霍丘途中與撚軍首領張洛行由三河尖派出的龔得樹、蘇天福部會師。
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太平天國與撚軍的合作時期。
撚軍主力設有五旗,龔得樹是白旗掌旗人,蘇天福是黑旗掌旗人。從後來兩人對太平天國的友好和忠誠,可證當時李秀成對他們是相當親善、禮貌的,沒有那種太平天國傳統的以我為主、唯我獨尊的高傲姿勢,也沒有擺出主帥的威嚴盛氣淩人。雖然現在未見有龔得樹、蘇天福等皈依天父上帝、做禮拜的文字記載,太平天國那套西方宗教儀式,在撚軍中可以說也還沒有滲入,但撚軍也是蓄發、易服,力主與大清王朝唱對台戲,這使他們與太平天國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行動,同心同德。
最初與撚軍聯係取得合作的是石達開。但李秀成首先開創了太平天國與江淮撚軍的共同行動,而且有個良好的開始。功不可沒。
撚軍是19世紀50年代,在江淮中原地區崛起的一支民間武裝。1855年,張洛行等各路大旗小旗撚軍領袖,在淮北雉河集(渦陽)會盟,確立五大旗掌門人,張洛行被推為第一領袖,稱“大漢盟主”。以“大漢”相稱,是公開亮出與大清王朝對立的旗幟。
“撚軍”不是曆史名詞,那是史學家羅爾綱教授給他們恰如其分的定名。當時他們自稱是“撚”,“撚”乃是幾股繩索紮在一起的意思。民眾習慣稱他們是“撚子”,清軍和本地士紳團練稱他們是“撚匪”。
撚軍與太平軍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李秀成在攻打江南大營、圍攻金壇時,麾下有個叫李昭壽的武人,是從安徽廬州或和州跟隨來的撚軍頭目。李昭壽加入李秀成部隊帶有百十個人,很有戰鬥力,頗得李秀成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