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贏得了世界的矚目,很多外國使者爭先來到大唐觀摩、學習、經商等。在此期間,大唐也派出去很多人到其他國家進行訪問。除了朝廷使節去其他國家進行交流之外,商人和僧侶的足跡也遍布世界各地。對於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外國人將他們統稱為“唐家子”。在民間諸多走出國門的人物中,玄奘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為很多人熟知。
玄奘之所以為大家熟知,是因為《西遊記》中的唐僧就是以玄奘為原型進行創作的。通過《西遊記》的廣為流傳,玄奘在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也為人津津樂道。然而,玄奘真實的遊曆故事與神話傳說中的唐僧取經曆程有著很大的差別。
玄奘,俗名陳褘(也作禕),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父母,成為孤兒。十歲時,他為了維持生計,和哥哥一起進入佛門,於三年後正式剃度出家。玄奘對於佛教特別感興趣,先後拜了很多高僧學習佛教理論。在精研佛學時,他發現佛教理論很混亂,對於很多問題都沒有定論,因而產生了一個想法,即去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學習佛法。
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朝廷並不支持他實現自己的想法。最終,玄奘以偷渡的方式,擅自前往天竺學習佛法。在來到高昌時,高昌王麴文泰信奉佛教,因而熱情地接待了玄奘。雖然麴文泰極力挽留玄奘,但是玄奘卻堅決拒絕了。後來,麴文泰請求與玄奘結為兄弟,玄奘同意了。離開高昌國時,玄奘得到了二十五人、三十匹馬的饋贈。麴文泰還寫了二十四封信,讓玄奘在西行途中經過二十四個國家時,呈給國王,得到便利。西行途中,玄奘途經很多國家,對於有的國家匆匆而過,對於有的國家則短暫停留。貞觀五年(631年),玄奘到達了摩揭陀國。在那爛陀寺學習了五年。貞觀十年(636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又踏上了學習佛法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