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退善於轉變的實例很多。比如香港“假發之父”劉文漢知道美國盛行“假發熱”,斷定香港必定步其後塵,所以搶先在香港成立假發製造公司,大大賺了一筆。劉文漢料定假發的生命力不會久長,於是,在市場攀到高峰時,及時隱退,移居澳大利亞。日本商戰聖手鬆下幸之助說過:“高明的槍手,他的收槍動作往往比出槍還快。”
“善於轉變”,從而打開新局麵是李嘉城經商的又一法寶。
塑膠花使李嘉誠成為“塑膠花大王”,並讓他賺得盤滿缽滿。
然而,有**就有衰退。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迎合社會發展的快節奏,隻能風行一段時間。人類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作為全港塑膠業領頭羊的李嘉誠,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塑膠花的大好年景還會持續多久?長江公司擁有穩固的大客戶,作為塑膠業的“老大”,自然還不愁市場問題。但是整個行業走下坡路,最後走向萎竭,已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大趨勢。這樣,競爭勢必日益殘酷。
此外,越來越多的因素讓李嘉誠警醒起來。
據港府勞工處注冊登記的數據,塑膠及玩具業廠家,1960年為557家,1968年增加到1900家,1972年則猛增到3359家,該行業的就業人員,由1960年占全港製造業勞工總數的8.4%,增加到1972年的13.2%。據估計,該行業的廠家,有半數以上是塑膠花專業廠和兼容塑膠花的。
李嘉誠從海外雜誌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膠花掃地出門;種植真花。國際塑膠花市場,漸漸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轉移,而這些國家,也在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力生產塑膠花。香港的勞務工資與年遞增,勞務密集型產業,非長遠之計。香港已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原因一是生產過濫,二是歐美市場萎縮。雖未造成大災難,更未直接影響長江,卻引起李嘉誠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