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中有這樣一個法則:死守一法,經商必敗。隻有精明善變者,才能在最重要的關頭臨危不懼。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商戰,壞的能轉為好,好的能更好,隻有思變,才能通而製勝。
提起匯豐,港島人盡皆知,所用的港紙(港幣)幾乎全是匯豐銀行發行的。匯豐的中文全稱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創設於1864年,由英、美、德、丹麥和猶太人的洋行出資組成,次年正式開業,後因各股東意見不合,相繼退出,成為一間英資銀行。現為一家公眾持股的在港注冊的上市公司,1988年股東為19萬人,約占香港人口的3%,是香港所有權最分散的上市公司。匯豐一直奉行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管理權一直操縱在英籍董事長手中。
當時的匯豐集團董事局常務副主席為沈弼,李嘉誠尋求與匯豐合作發展華人行大廈,正是與沈弼接洽的,兩人還由此建立了友誼。香港經濟界流傳這一句話:“誰結識了匯豐大班,就高攀了財神爺。”
匯豐是香港第一大銀行,又是以香港為基地的龐大的國際性金融集團。1992年,收購了英國米特蘭銀行的匯豐集團,其資產總值達21000億港元,躋身全球10大銀行之列。1992年底在港發行股票總市值為1399億港元,占香港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0.5%。該年度,集團總盈利為129億港元。匯豐的聲譽,還不僅僅限於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它在香港充當了準中央銀行的角色,擁有港府特許的發鈔權(另一間獲此特權的是英資渣打銀行)。
100多年以來,經匯豐扶植而成殷商巨富的人不計其數。60年代起,剛入航運界不久的包玉剛,靠匯豐銀行提供的無限額貸款,而成為稱霸一世的一代船王;現在,李嘉誠取得匯豐銀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關係,未來極有可能在匯豐的鼎力資助下,成為香港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