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據有關專家研究,一般人真正發揮出的潛能尚不足10%,這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成為偉大人物的內在條件,而事實上,大部分人隻是極少地運用了自己擁有的能量,其潛能有如深埋地底的礦藏,一輩子也未曾派上用場。
一般來說,當我們身臨困境時,往往能有效地激發出自己的潛能,隻要我們不在困境中自暴自棄,所謂的困境也是機遇。所以說,我們沒有必要在身臨不幸與挫折時,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隻要能挺直腰杆,堅定自己的誌向,完全可能讓危機成契機。
香港當時雖然處於英國的保護之下,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麵爆發,也未能長保和平。很快,日軍的鐵蹄便踏進了香港,香港的前景頓時一片黯然。
平心而論,英國用武力強占並割據香港之後,實行了較為開明的政策,使香港得到了穩步發展。而日本人統治時期,是香港最為黑暗的年代。
在日軍統治下,香港百業蕭條,李雲經掙的薪水越來越少,為了養家糊口,他隻好拚命工作。由於長年勞累,再加上貧困、憂憤,李雲經染上肺病,終於在家庭最困難時病倒了。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溫習功課。他無法在經濟上對家庭有所幫助,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確實,懂事而又好學上進的李嘉誠是李雲經最大的精神寄托,他滿心期待著兒子能夠學有所成,出人頭地。
為了維持兒子的學費,李雲經堅持不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卻不去藥店買藥,偷偷省下藥錢,以供日後兒子繼續完成學業。後來,莊靜庵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強行”讓他住進了醫院。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生活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惟一的希望都寄托在父親身上,希望他盡快把病養好,讓全家度過這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