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的人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勤奮實幹,投機取巧不是大商人的所作所為,更何況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一個商人不把實幹擺在第一位,隻能做一些小打小鬧的買賣。
李嘉誠正是憑借腳踏實地、勤奮實幹去實現他的抱負。
1950年夏天,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在筲箕灣創立。廠房是租借的,由於數十萬“大陸難民”湧來香港,香港鬧房荒。李嘉誠資金緊張,隻允許他租廉價的廠房。從港島到九龍,李嘉誠跑了一個多月。最後才在港島東北角的筲箕灣找到勉強合意的廠房。筲箕灣是港島的偏僻地,廠址就更偏僻,鄰靠山穀的小溪。這裏山清水秀,是讀書的理想地方,辦工廠,還是在交通便利的市區邊沿好。正因為偏僻,所以租金較低,幾經討價還價,加上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廠房,李嘉誠按房主要的價租下廠房。
廠房破舊得不能再破舊了,窗戶難得找出一扇完好無缺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風鉤脫落,房頂透下束束天光。香港春夏多雨,雨水嘩嘩漏瀉,李嘉誠不得不花一筆錢修繕。廠房裏的壓塑機亦是破舊不堪,是歐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膠設備。香港增加許多塑膠廠,業主多是小本經營,就有人專做舊機器買賣。當時誰都不曾料到,扯歐美塑膠商衫尾的香港人,會成為世界塑膠業的“老大”,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假如說長江塑膠廠能透出一線新景象的話,就是掛在門口的那塊“長江塑膠廠”的廠牌是嶄新的;業主李嘉誠,正躊躇滿誌,開創他嶄新的事業。
可誰不知道就是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日後會成為香港塑膠業的領頭羊?正如僅僅看到長江源頭的人,無法想象長江的萬裏奔騰之勢。李嘉誠為他的山寨廠取“長江”之名,已經顯示出萬裏長江的強大抱負。
李嘉誠是那種溫和沉穩、不急不躁之人。他行走起來卻快步如風。他的時間太緊了,又要省的士費,又要講究效率,是環境造就的。李嘉誠60多歲,仍保持疾步的習慣。據汕頭大學的教師稱,李嘉誠在他捐贈興建的汕大視察,上樓穿堂,步履矯健快速,陪同他的中年教師都氣喘籲籲,頗感吃力。